飞来之山——釜历山
历山为永康市境内的第三高峰,不仅因有“舜耕历山”的典故而闻名天下,而且还有奇特的地理风貌与生态环境,吸引古今游人侠客络绎不绝。许多流传于当地的神话故事,更使历山蒙上神秘的色彩。相传,四千多年前,舜出生在姚墟,取名叫姚重华。
舜出生不久,亲生母亲就死了。父亲娶了后母,又生了弟弟。可是,父亲、后母,还有弟弟都非常欺侮他,三番五次要置他于死地。
舜逃到历山,团结和带领村民共同开发历山。第一年,历山变成了一个象样的村庄,第二年,历山变成了一座小县城,第三年,历山变成了大都市。历山越来越繁荣昌盛,“舜耕历山”的事迹也很快传开了。
舜在历山躬耕时,还处在洪荒时代,历山还没有现在这么高,没有覆釜峰,也没有龙王潭。据说,舜当年因耕历山等事迹突出,被尧选定为接班人后离开历山,去帝都执政。但后来,却发生了一起惊天动地的大事变。
事变起因是,当年八仙过海欲到逢菜仙岛去观看千年棋圣与棋童的棋赛,各用法器作渡舟,漂行到东海时被东海龙王之子掳走荷仙姑,引起八仙与龙族之间一场恶战。
吕洞宾怒用火葫芦烧东海,并移泰山填东海,引起温州一带大爆炸。这一烧一填不要紧,而大爆炸却把一块巨石和一个龙蛋炸飞到永康与缙云交界处的历山。巨石落下变成了覆釜峰,徒使历山增高两百丈,危崖壁立、雄峰傲峙;龙蛋落下砸出了一口龙王潭,潭深两千丈,直通东海。
大爆炸不仅改变了历山的地形地貌,还使“舜耕历山”时的繁荣景象毁于一旦。原来的大都市被摧毁了,留下的只是断垣残壁;原来的良田没有了,看见的只是野岭荒山。
更可恨的是,炸飞过来的龙蛋在潭中孵化出一条小白龙,该小白龙顽劣成性,经常在每年四月麦熟季节,呼风唤雨糟蹋庄稼,又在六月稻青季节,收云断雨晒死庄稼。老百姓觉得那场大爆炸是飞来横祸,痛恨地把这小白龙叫作“短尾巴龙”,把那座飞来的覆釜峰叫作“乌龟拜锅”。历山已不再是舜耕时期的历山,而是块飞来横祸的山了。久而久之,“历山”的称呼也逐渐被“飞来山”代替了。过了很久,舜帝的子孙后裔繁衍开来,慢慢聚集到先祖大舜曾经耕作和居住生活过的永康,其中胡姓和陈姓,成为永康人口最多的大姓。
为了追念先祖大舜的恩德,公元年,由曾经担任过乐清县令、时已迁居在荆川西山脚下的陈旺牵头,重新命名“飞来山”为“历山”,并在山上建立舜帝庙,供奉舜帝、两妃和九司官像,设置六十四签书,自此香火不断。因历山在大爆炸之后,山上多了块标志性的山峰——覆釜峰,人们为了区别历山跟过去不同,也与其他地方的历山有别,就习惯称永康的历山为釜历山,并载入全国最具权威的工具书《辞海》中。自从山上建了舜帝庙后,龙王潭中的小白龙也不再敢兴风作浪、祸害百姓了。山脚下的农民遇有久旱不雨,翻山越岭到龙王潭祈祷求雨十分灵验。老百姓十分高兴,都说这是舜帝爷在庇佑大家。对那块厌称为“乌龟拜锅”的覆釜峰,也尊称为“灵龟拜佛”峰了。舜帝庙如此灵验,陈姓派子孙到山上管理庙产,形成历山庙村。随后马姓人迁入形成燕窝、冷水坞、下山头村,应姓人迁入形成里山头村,朱姓人迁入形成黄龙坑头村,李姓人迁入形成乌龟背村,甚至千里之远的福建傅氏太公也到历山脚建寮,称福建寮。现在,8平方公里的山头山脚散布着大大小小十多个自然村,有傅、章、张、马、陈、丁、朱、潘、李、周、应等十几个姓氏。整个历山村虽然不足百户人家三百人口,但凭着纯朴勤劳的双手,村民们始终过着殷实悠闲的生活。作者:周天明,网名酌走巅溟,年4月生,浙江永康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先后在学校、乡镇、机关和诗社供职,因做过农夫、渔夫、樵夫、匠夫、教夫、吏夫,故自号六夫。年开始写作,累积余万字,已出版《坐爱枫林》《信马泥牛》《法路迢迢》《永康周姓稽考》《罗山周姓考拾》《舜耕历山》《酌走巅溟》《罗驸马罹难记》《诗涯樵客》《那个白云边》等散文诗词小说故事集。
“读好书做好人,传递爱心传播经典。”
审稿:明蜜,芳菲心雨,
草婴,东来东往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