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永康特产
永康医院
永康新闻
永康生活
永康房产
永康美景

ldquo鼠rdquo说春节

中国古代年节习俗以春节最为隆重,俗称“过年”,自古迄今,都是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永康春节隆重而又丰富多彩,极具特色。永康过年这些传统习俗你都知道吗?

贴对

永康习俗,农历十二月廿五为“小年”,家家户户送灶神,备甜食,杀鸡杀鹅,杀猪杀羊做祭礼,然后张贴春联,俗谓“红纸对”“年对”。有门联、横批、斗方之分。门联大门一副,毎间房屋一对,有前窗的贴于窗框两边,双扇门的贴门框两边。横批与对联配套,贴于门、窗上方。堂联贴在正厅当中,柱联贴于正厅两侧楹柱,一般都是祈福的内容。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之类。堂联加横批,如“积善堂”“余庆堂”或“慎终追远”之类。灶头两边贴“上天呈善事;下界保平安”,上加横批“司命府”,神龛中贴“定福灶君之神位”。如系单扇门,则贴斗方(门角)。斗方方形斜角,四角偏中书写四字。碗橱上贴小斗方,如“五香六味”“讲究卫生”等。此外,猪牛栏贴“六畜兴旺”,谷柜上贴“五谷丰登”,秤上贴“黄金万两”,甚至水缸、厕所也贴,均为祈求吉祥之语。春联多用红纸,而遇家中有人新亡,则用绿纸贴三年,若新春联刚贴而家人亡故,则只用白纸条盖上以作孝联。对联历史悠久,广泛流传,且富有文学色彩,是国内独有的一种文学样式,称为楹联,深受广大民众欣赏和喜爱。

谢年

除夕俗称“三十日夜”。此前,各家各户都要切糖。主要品种有冻米糖、炒米糖、黄豆糖、番薯丝糖、芝麻糖、粟米糖、粉丝糖、年糕糖等。同时要起干糕烘干,还要舂年糕,蒸糕(有发糕、糯米粉糕),做馃;杀猪,宰羊,杀鸡、鹅、鸭,塘库捕鱼等,俗称准备“过年货”。以示一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一年高过一年。除夕早上,全家人团聚吃完团圆馃,开始煮猪头、全鸡、全鹅等。同时给门、柱、米柜贴红纸对联,有的连水缸和屋前树木都贴上红纸条。下午猪头煮熟了便开始"谢年”。在煮熟的猪头上插上三支竹筷(谢佛用三支筷,俗以为佛用单筷),并置一把刀口向上的莱刀在猪头上,并用果盘端上鸡子、索面、年糕、水果、茶叶米、豆腐等,另用脸盘放红鲤鱼一对、再点蜡烛、烧“利市”,用三炷香祭拜,先在天井里祭拜天地,再祭拜锅灶爷爷、猪栏土地、香火老爷,每祭拜完一处都要浇上一勺“猪头汁”,同时放一串鞭炮,三个大火炮。祭拜完毕就开始“掰猪头”,一家人围在一起蘸着酱油品尝猪头肉。接着准备烧年夜饭,一般在下午4时至5时左右吃年夜饭,俗称“食隔世(岁)”。吃年夜饭前要上香、点烛,烧“利市”,挂太公太婆画象,祭拜祖先,俗称“拜隔岁”。然后再吃。吃了年夜饭,一年内借别人的钱物要还清,放在屋外的东西拿回家,把房间打扫干净。用萝卜莱汤或辣椒汤洗脚,认为这样不会生冻疮。全家人都穿上新衣服;父母将压岁钱放在小孩枕头下;大人要给小孩做鸡毛毽;告减小孩勿讲不吉利的话;火缸里的炭火通宵勿断,火笼也装得满满的,每个房间通宵灯火勿灭,寓意生活红火,满屋生辉;小孩玩鞭炮,火炮;用松明烧火堆,俗称“叠火射”,大人小孩围着火堆守岁。叠火射设在香火轩间。除夕半夜时分,放火炮,又点上香烛,祭拜天地,然后关门,俗称“封年”。封年后勿准开井挑水。

过年

是岁时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男女老少穿新衣,着新鞋,戴新帽,勿说脏话,勿扫地,勿做针线活,勿出远门。农历大年初一,第一件事便是“开门”。开大门的时间各户不一,有的抢早,有的择时辰。开门时都要放开门炮,一般都是大开中门,焚香鸣炮,由家主主持主妇诵念《开门》宝经,诵念毕,鸣炮、领香供奉于室内财神堂。此俗至今流传。开门后,全家到中堂焚香点烛叩拜太公、太婆画像,谓之“向太公太婆拜年”。晚上也要拜一次。有的地方拜太公婆时还要由房头族长分给每人麻酥一双。如有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毕业学历的可领双份、三份、四份、五份不等。事后集长辈于厅堂,下辈团拜长辈,俗称“拜年”。拜完后,凡已上丁(满16岁)的男子同饮年酒。大年初一早餐,各地乡风不同,有的地方食鸡子索面,称“长福长寿”;刀有的地方食年糕,寓意“年年高”;有的地方吃汤圆,谓之“团团圆圆”;有的地方食羹,羹由毛芋、萝卜、青菜、番薯粉、面条等煮成。"羹"与"耕"谐音,寓意新的一年里耕作顺利,五谷丰登。年初一早餐“羹”都要由男主人烧,同时还要煮粽,意为“耕种犁头实”;也有的地方吃粥,取“粥”与“足”之谐音,以示新一年会富足有余。此俗至今流行,但多数地方已用吃鸡蛋索面来代替了,意为“健康长寿”、“子嗣高中及第”。年初一小辈给长辈拜年,长辈则给小辈发红包,谓之“压岁钱”。年初一有四勿准:一勿准动刀,二勿准讲不吉利的话,三勿准扫地,四勿准到井边挑水。正月初五下午“开年”,开年时,要放三个火炮,并焚香三炷,点蜡烛烧“利市”,祭拜天地。祭品为一块熟猪肉,用三支筷子插成三角形,一把菜刀刀口向上靠于肉上。开年后要把太公、太婆画像收起来。新年第一次到井头去挑水时,要举一副香烛去敬井神。第一次上山砍柴只能砍一捆,俗称“一头”,独捆背回家,寓意新的一年里做事有“凑头”。俗传年初一晚上是老鼠婚娶的吉时良辰,晚上禁点灯,人们不可妨碍它们的喜事。如果点了灯,就会使老鼠婚娶不成,从而在新的一年里,招致鼠患不息。大年初一是扫帚的生日,禁打扫,要让扫帚休息。任凭地上肮脏,不能动用扫帚去打扫。以表示人们对扫帚的尊重和爱护。同时认为动用扫帚,首先牵涉到这个"扫"字,很不吉利,所谓“扫帚星”是“败家星”。欠物禁讨还。往日出借的财物,不得在大年初一上门去讨还。因为这个“讨”宇,是大不吉祥的宇眼,所“讨债鬼”是极大的忌讳。全天禁打骂。因为打骂会伤人身心,发人怒火。年初一与人相争相骂,会导致全年不安宁。

拜年

年初一后就可拜年。一般年初二开始走亲串友,互致问候、祝福。永康习俗,女儿出嫁后每年春节都要同丈夫回娘家给父母拜年,其中必不可少的礼物之一是麦饼肉。丈夫用妻子娘家的八卦花布包袱,里面用红油漆凉笼盛着麦饼肉,用纱织花带把凉笼与包袱扎在一块,挑去拜年。所谓麦饼肉是2斤去掉骨头的连皮猪肉,煮熟后切成18块,肉朝里皮朝外盛在大碗里,一眼看去上面都是皮,用黄花菜或木耳当签头,上面放上2斤小麦饼。小麦饼是走亲访友、竖屋嫁娶的礼品,又是年节宴请宾客的必备食品。凡是给女儿娘家的长辈拜年,无论祖父母、叔伯、兄嫂,一般都要用麦饼肉。有些娘家长辈多,新女婿拜年的麦饼肉要挑去一大担。做长辈的收到拜年的麦饼肉越多越光彩,说明孝顺他的小辈也越多。但收下麦饼肉后不能空碗送回,要在碗里放2~4个鸡蛋或红包。拜年时,长辈要给未成年的小辈发红包,俗称“压岁钱”。

请财神

正月初五,大小店家都要请财神,仪式十分隆重。供品除鸡、鱼、肉外,还有馒头、挂面,另有五盘供品是大米、食盐、甜酱、豆或豆腐干和一支连壳的冬笋。豆腐切成方形,熟饭用酒杯盖成圆形,说是有方有圆,才成规矩。还有五杯高粱烧酒,供奉财神赵公明部下的四位正神,合称五路财神。参拜财神时有顺序,先是老板或阿大(经理),再是襄理、协理、管账、跑街、头柜、二柜、库房、半作(刚满师的学徒),最后才是学徒。所有人员分立两旁,一个挨一个行三跪九叩首礼,或四跪八拜礼。拜毕燃放鞭炮,焚烧纸锭,开张营业。下午三四点钟,关门吃开张酒,也称吃财神酒,猜拳喝令,表示开年兴旺。约至六七点钟酒罢,开始讲生意,老板或阿大坐在账房里,财神堂前点着两支大红烛。对辞退的伙计,用一张红纸写着“另清高就”,但也有假的,是一种教育手段,通过头柜、二柜出面讲情,也可继续留用。对被留用的,由学徒传话,轮流分别到账房谈话,确定每月工资,做什么工作,以人定岗,职责分明。新来的伙计也是如此。总之,伙计只要遵守店规,不酗酒,不贪懒、不偷盗、不嫖赌,一般都不会辞退。

元宵灯会

元宵节又称灯节,永康民间以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3天为灯节。旧时,灯节讲究殊多,仪式隆重,如:十三上灯,十八收灯,必行“上灯”“收灯”仪。灯节期间,家家户户门上悬花灯或灯笼,每晚灯烛辉煌,通宵不熄。其中,观龙灯是市民最爱的活动。迎龙灯则程序繁琐讲究,禁忌颇多。

龙灯分布龙灯、纸龙灯两大类。布龙灯用竹子扎成龙身,红布或黄布包罩,一米或一米余为一节,下举一根木棒,内点一支蜡烛。条布龙灯由几节或十几节乃至几十节组成,每一节由一青壮年举舞。迎布龙灯时锣鼓喧天,由鳞球导引,吉子、唢呐伴奏,布龙上下左右腾跃翻转,犹如一条翻江倒海的巨龙,十分壮观。纸龙灯也用竹篾作骨、外以纸糊,由许多篾圈吊成,可以自由伸缩、相隔几米为一节,内点灯烛,外糊纸甲片,将龙头龙尾连成一体。布龙灯多见于大镇县城,纸龙灯分布较广,双锦、下谢最出名。

内容综合自《永康市志》

记者

卢嘉乐

编辑

卢嘉乐

以上为永康日报原创作品,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线索爆料/商务合作:()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ngkangzx.com/ykxw/251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