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永康特产
永康医院
永康新闻
永康生活
永康房产
永康美景

永康华村文化礼堂竣工暨华村建村周年

永康华村文化礼堂竣工暨华村建村周年庆典活动

年11月26日,由永康市城西新区管委会、华村村两委、市文化和广电旅游局举办的永康华村文化礼堂竣工暨华村建村周年庆典活动在浙江永康华村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的主题是“传承忠孝美德、弘扬惜善家风”。礼堂里布展了华村姓氏来历,华村名人、华氏乡贤、华氏家规、华村发展等与华村文化息息相关的华氏文化内容。相关部门领导出席了今天的庆典大会,来自福建梓里的华氏宗亲代表一行五人专程出席了庆典。

9时活动开始,举行了唱国歌、升国旗仪式。相关领导作了发言,随后举行开馆剪彩,近千来宾参观了展厅。根据永康民国庚申年(年)旧版华氏族谱(启宗于明天启年间),外纪远祖为华京一郎公,外纪近祖为明开国功臣封淮安侯的华云龙。村中老人大多记得自己祖籍来自福建上杭华家亭。明正德年间,华云龙后人华宗渚、华宗溁、华宗洋三兄弟避难来到永邑五锦桥畔定居建立华村,自年始,华村建村年。永康华氏自应芳公始得家境殷实,肃雍堂建于清乾隆廿四年(年),按家谱,光绪十七年(年)重修,堂号肃雍,取肃穆恭敬、雍容大方之义。华村文化礼堂在原华氏宗祠肃雍堂旧址兴建,是个多功能的新颖文化礼堂,总投资万元。走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照壁上的“华氏宗祠”,左边还刻了恭一宗亲敬撰的《肃雍赋》。这个文化礼堂集华氏文化传承、道德教育、娱乐休闲一体。礼堂傍边建有惜善亭,为纪念华村祖先以“惜”、“善”传家的传统。清代永康县志多处记载,华村华氏每逢灾年就会出来赈灾,或捐银、捐粮于县衙,或在五锦桥凉亭设粥棚,施粥以饱饥民;每到灾荒,灾民就会相邀来到五锦桥候粥。县志记载、年大灾,华守佐捐金两赈灾,华应芳出粟赈饥,在五锦桥施粥,年华守佐捐银三百两,购粟赈济灾民。礼堂边上的功德碑上刻有名华村人为修建多功能文化礼堂的捐赠,多则10万元的有6人,1万元至5万元的48人,外嫁女捐款20人。在历史长河中,如今还保存具有祠堂和居住性质的花厅8个,除了拆改文化礼堂的肃雍堂外,还有始建于年的宝善堂、始建于年慎德堂、书孙七间头、敬爱堂、仲房、枕秘堂、启政堂等,其中宝善堂、慎德堂已经列入古建筑保护,余村委会也已经启动保护修缮方案。记忆中的五锦桥、惜字炉、凉亭是旧时华村的标志性建筑,华氏定居华村以后耕读传家,尊重儒学、爱惜字墨,写有文字的纸张是不能随便遗弃的,五锦桥西的惜字炉是人们用来焚化字纸的地方。凉亭和五锦桥除了前面说到的赈灾功能外,还有村民施茶水的功能,年间华村人轮流无一间断。年10月永武公路改公路桥,惜字炉和凉亭被拆除。展厅的华氏族规摘自华氏家谱,尤如一部当今的村规民约,具有教化子孙作用,如“人生於世务立其志,志高则行高,志卑则行卑,士农工商谓之四民,吾族子孙必各有本业,毋为游发”、“诸恶以淫为首,故夜行秉烛所以别嫌也,其有不顾廉耻或犯奸细者,立革削谱”、“合族子孙以当孝悌为先,凡一出一入必须常存爱敬之理,所发崇本也,明伦也”,如今仍然不失为教育子女的典范。

让我们以华村遍地景结尾,“华溪之北,梅山之南。有一村落,名曰华村。追其祖源,出从福建,溯其宗族,来自上杭。移至明末,迁往清初……”,人们期待华村处处如景,生活和顺美满!在建设美丽家园,实现伟大梦想中继续前行。

华冬福文

.11.26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ngkangzx.com/yksh/307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