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3日开始,
每天都有一趟高铁专列,
将镇雄的新永康人接回“第二故乡”
为了更生动地记录这趟暖心旅程,
本报记者前往镇雄
与名新永康人一起坐上返永的高铁
27日早上7时,
镇雄县高铁站里10列整齐的队伍列阵完毕,
除了偶尔听见小孩子的嬉笑声,
两个方阵井然有序。
返永专列上尝到熟悉的“永康味道”
返永专列上,镇雄姑娘潘美熟练地摊开一张淡黄色的小麦饼,叉起从镇雄带来的炸豆腐和炸土豆,抹上一层红红的辣椒面,一筒融合了永康和镇雄特色的麦饼筒成型,她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这是熟悉的‘永康味道’,之前在永康同事家聚餐的时候,吃过很多次小麦饼,豆芽、粉干、鸡蛋加上肥而不腻的五花肉,一口咬下去满口鲜香,非常好吃。”潘美说,她还真的没有想到在列车上能够吃到正宗的小麦饼,看到记者卷小麦饼,她也来凑热闹。
在永康工作8个年头,潘美已经完全适应“第二故乡”的生活节奏和方式以及永康特殊的饮食文化。登上返永专列,她心里非常开心:“去年12月份回到镇雄,感觉浑身不对劲,两个月时间可真难熬,早就想回到永康。今天,登上返永专列,全身都舒坦了。”
潘美说,尽管出生在镇雄,但是更喜欢永康味道中的鲜香,土豆、辣椒面等云南传统食物反而慢慢淡出了自己的生活圈子。
带着第一次出门的女儿和邻居来永康
“凌晨4时,村里干部的叫醒服务就来了,让我们准备好到家门口等候接送。出门时,外面一片漆黑,弥漫着浓浓的大雾。”镇雄县以勒镇大山村村民徐明巧是第一批赶到高铁站等候返永专列的镇雄人之一,此次一起出行的还有她的女儿、外甥女和一位邻居。
一个星期之前,徐明巧接到浙江金信达工具有限公司人事部门的出门“催单”,让其尽快返岗,公司已经给她预留了工作岗位。在永康待了11年,徐明巧可谓“永康通”,外出打工目的地很明确,除了永康哪里都不想去。在她看来,在永康打工收入高、机会多、工作稳定、生活安心。
对于在永康找工作,熟悉永康五金产业的徐明巧充满自信,她有些担心的是第一次出门的女儿和邻居:“永康气候和镇雄类似,生活方面适应能力应该没有问题,关键是她们是新手,需要尽快适应企业的生产节奏。”到永康,她希望凭借自己熟练的工作能力尽快帮助女儿和邻居打开务工的局面。此前的返岗对接过程中,金信达公司给出了让徐明巧带新员工上岗的意向,这让她心里踏实了不少。
在列车上,徐明巧逗弄外甥女的同时,零碎又细致地将她在永康企业的情况、务工的经验、与老板打交道的方式方法一一给女儿和邻居介绍。
10天内4次往返永康和镇雄
“请戴好口罩,并配合测量体温。”返永专列的车厢内,镇雄县以勒镇中心卫生院的陈旭是此次专列的随车医生,他负责返永专列上以勒镇名务工人员的身体健康。
16日,陈旭首次登上镇雄发往永康的班车,经过30多个小时的奔波,将第一批镇雄务工人员送到了永康。那时开始,陈旭就马不停蹄地往返在永康和镇雄两地,守护一批批返永的务工人员。
与陈旭搭档的是以勒镇组织委员黄章文,尽管列车上给他安排了座位,但是这个座位却一直空着,他的身影最多出现在车厢过道上,不停地巡逻,主动询问务工人员是否需要帮助。
“以勒镇是劳务输出大镇,有近半人员会外出打工,前往永康的占大多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给村民外出带来了诸多不便,永康市提前谋划,开通了返永直通车和专列,给大家提供了免费的返永通道,村民都开心极了,返永的热情很高。”黄章文说。
如今,镇雄县已经成为永康企业的“劳务飞地”,双方劳务协作历史悠久,黄章文说,此前调查摸底中,以搬迁脱贫葡泉社区为例,整个社区多户,意向外出务工人口达90%,其中愿意前往浙江的占绝大多数,此趟专列上就有83名返永务工人员是来自该社区。
“前方到站永康南站,请在本站下车的乘客做好下车准备。”随着广播通知声音传遍车厢,整个车厢开始“沸腾”,大家纷纷取下行李,往车门位置集中,准备下车。
目前,镇雄的务工输出才刚刚开始,
预计整个过程将持续到3月中旬,
届时大部分人才会返回工作岗位。
来源:永康发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