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永康特产
永康医院
永康新闻
永康生活
永康房产
永康美景

东方神童魏永康的陨落,让我想起了他的

看新闻,得知曾经的“神童”魏永康因病去世,真是让人感慨不已。

魏永康的人生跌宕起伏,巅峰时期,是鲜花和赞誉相伴;跌入谷底的时候,更多的是失意和迷茫,还有大众的惋惜和指责;在淡出人们视野,回归平静之后,又这样突然地离去……

此时再回首他的人生,最令人不能忘记的还是他那传奇的读书之路。

年6月,魏永康出生于湖南省华容县。从小母亲就很重视对他的教育,所以从两岁起,魏永康就被奉为“神童”。让我们看看他到底有多“神”:

1.两岁掌握了多个汉字;

2.四岁基本学完了初中阶段的课程;

3.八岁进入县属重点中学读书;

4.13岁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

5.17岁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

接下来是…..

年,已经读了三年研究生的魏永康,还没拿到硕士学位,就被学校劝退了……

母亲曾学梅怒气冲冲地来到北京。她几乎被气到崩溃,便怒斥儿子:“这么好的条件你不争气,不好好学习,我恨不得你去死,就当我没生过你。”

作为一个母亲,能说出这样的话,可以想象她当时是有多么的心痛。儿子是她一生的骄傲,是她付出多少心血和汗水铸就的“作品”。妈妈眼中的“大作”,世人公认的“神童”就这样滑落云端了吗?

事实就是这样,谁也逃避不了。因为这个结局,是魏永康妈妈亲手种下的。

1.不要以读书之名,禁锢了孩子的世界

从小,魏永康妈妈对他就要求严格,不允许出去玩,不可以看电视……以至于他完全失去了一个孩子正常的童年生活,每天就被关在家里读书。他的生活除了读书还是读书。他每天学习的东西都是妈妈精心准备的,所有的学习都按妈妈的安排来。妈妈还自创了“墙壁”教育法,将儿子需要记住的东西写在墙壁上,每晚睡觉前都要把墙壁再看看一遍。除此之外,墙上还写着名言警句,用来激励魏永康坚持不懈,努力学习。

不得不承认魏永康妈妈在儿子的学习上真是下了一番功夫。但是,一个孩子的世界怎么能只有“读书”这个词呢?

孩子的世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我们要让孩子去欣赏春天色彩斑斓的鲜花,聆听夏天“吱吱”不停地蝉鸣,观察秋天翩翩起舞的落叶,感受冬天雪花纷飞的静谧……

泰戈尔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派来的天使。他在《孩子天使》中写道:“来,坐在无垠的胸膛上,我的孩子。朝阳出来时,开放而且抬起你的心,像一朵盛开的花;夕阳落下时,低下你的头,默默地做完这一天的礼拜。”

孩子的世界应该没有尘世的束缚,孩子的心灵应该纯净如水,孩子应该自由快乐地成长。

作为父母,不要总是用世俗的眼光推着孩子向前走。人生之路太漫长,总有一天都会疲惫不堪。

2.打破孩子成长规律的教育并不能算成功

魏永康妈妈的教育可谓是急功近利的典型。虽然他的儿子两岁就认识多个汉字,其实这并不代表魏永康真的就是“天才”,真的就与众不同。爱迪生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哪有所谓的天才,只不过是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

魏永康在本该肆无忌惮挥洒童真的时候,被妈妈剥夺了属于童年的快乐,鞭策着闯进了还不属于自己的埋头苦读世界。这个世界没有阳光明媚,没有鸟语花香,没有童声欢笑,没有追逐打闹……本应该是朝气蓬勃的幼童,却被学习压弯了腰。

这样的教育完全违背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两岁的幼儿还在寻找被爱的感觉,应该是培养安全感的年龄。而魏永康就被推向了那个疯狂的读书世界。

世间万物都有其生长规律,“拔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

3.不要把“替代”当成“陪伴”

从魏永康八岁上中学开始,妈妈就开始了她的陪读人生。除了学习,魏永康不需要做任何事情。每天早晨连牙膏都要挤好,给儿子洗衣服、端饭、洗澡、洗脸,甚至为了让儿子在吃饭的时候不耽误看书,妈妈还给他喂饭,甚至到了魏永康读高中的时候,还坚持这样做。这样的“陪伴”一直持续到他大学毕业。

这样的陪读,让魏永康不善言辞,不会与人相处,不会处理生活琐事。这让他怎么有勇气生活在人群中呢?

魏永康的妈妈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只认为“只有专心读书,将来才会有出息。”她心中甚至一直顶礼膜拜“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句话。殊不知,就是她这近乎疯狂的执着毁了她的儿子。

生而为人,怎可不食人间烟火。不论你是一个天才,还是一个普通的人;不管你本领通天或是富可敌国,谁都不可能彻底脱离柴米油盐。人从出生到离开这个世界,我们都需要掌握那个年龄段应该会的生活技能。

成长该经历的事,谁也不能代替。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去体味,去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踏实。

每次看到神童“泯然众人矣”的故事,我们都会不约而同地联想到王安石笔下的“伤仲永”。古时“仲永”因后天父亲不让其学习而被当作“造钱工具”以至于沦落到一个普通人。而魏永康则是“两耳不闻窗外事”,读书把自己与世隔绝了。

不管是方仲永还是魏永康,如他们一样的人比比皆是。他们的结局,都是父母种下的。

尽管每个父母都爱女心切,望子成龙,但是我们不能再去重蹈覆辙了。小草永远是小草,不可能长成参天大树,但是在风雨中摧不倒的却是它。不论我们的孩子是小草还是大树,都要尊重孩子的特点,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陪着孩子慢慢来。

就像龙应台一样:

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请让我们的孩子慢慢来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ngkangzx.com/yktc/312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