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我国重要传统节日之一。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因此各地衍生出了各种不同的习俗。佩香包、挂菖蒲与艾草、点雄黄、刺五毒、斗草、斗蛋都是过端午节的方式。这些活动看似简单却包含着百姓对生活最朴实的愿望。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习俗也渐渐失落。如今,让我们拾起传统,一起过一个有意义的端午节吧。
活动一
5月30日上午9:30—11:30永康市紫微园
射五毒、点雄黄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
五毒就是蝎、蛇、蜈蚣、壁虎、蟾蜍,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出没的时间,要用种方法预防五毒的毒害,所以古人制五毒图刺之,以求祛除灾病。刺五毒,就是把五毒的画像做成靶子,参加者用弓箭射五毒。
点雄黄,将雄黄酒点涂在手上、额头,或在儿童的额间写“王”字,寓意邪驱避瘟。
做香包,编五彩绳
艾草代表招百福,插在门口可以招百福。艾草也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从中国古代开始就一直是药用植物。佩戴艾草香包,可使主人身体健康。
端午节时佩戴五彩绳。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自己动手做一个香包,或者编一根五彩绳吧。
斗草,斗蛋
斗草又称斗百草,是中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游戏,属于端午民俗。其最初的源起已无处可寻,最早见于文献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唐朝后斗百草愈渐成为妇女和孩童的玩意儿。白居易《观儿戏》诗云:"弄尘或斗草,尽日乐嬉嬉。"
斗蛋也是端午的一个民俗游戏,一人携一颗鸡蛋,蛋头对蛋头,蛋尾对蛋尾对碰,蛋破者输。
温馨提醒:请自带熟鸡蛋和草来比赛哦!
民俗游园活动可以让大家近距离接触和参与到传统习俗中,
汉子可以带上兄弟一起体验传统弓射箭,比比谁更精准有力;
妹子可以约起闺蜜来做香包,看看谁更心灵手巧;
爸爸妈妈也可以带上孩子,在端午这个节日感受和以前不一样的传统节日氛围,
小朋友们还有成品香包赠送哦~
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特别感谢青袂坊汉服工作室提供香包制作材料)
活动二
5月30日下午14:00—16:00永康市文化馆
古琴吟诵讲座
主讲人:金华市古琴协会会长戚雨闻老师
戚雨闻别名“晴日”,受家学影响,自幼热爱传统文化,通诗书,明律吕,亦通声乐、茶艺、东西方乐理、诗词韵律,后习古诗文吟咏,并能将之融汇,与琴相和,成为婺城琴界一道独特风景。现任金华古琴学会会长、双溪琴社社长、中国古琴学会终身会员、中华吟诵学会会员。
古琴,又称七弦琴或瑶琴,是中国历史悠久、最具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的传统乐器。千百年来,古琴一直是中国文人修身养性的器物和完美人格的象征,《礼记》有载,士无故不撤琴瑟。
吟诵是人们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也是中国人学习文化时高效的教育和学习方法,有着两千年以上的历史,代代相传,人人皆能,在历史上起到过极其重要的社会作用,有着重大的文化价值。
古诗词配上古琴,高雅艺术的呈现。
温馨
提醒
1
请勿在紫微园破坏树木和花草。
2
请照顾好老人和小孩,注意安全。
3
在听讲座的时候请把手机调成静音,保持安静。
主办方
永康市文化馆
永康市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
承办方
永康汉服社
协办方
永康市紫微园管理办公室
浙中兴汉文化社
浙师大芰荷汉服社
兰溪汉服社
磐安汉服社
东方艺术美术培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