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祥竹乡乐队成立于年,由永利老年协会会长朱陶勇发起。
说起组建理由,队长朱陶勇告诉记者,永祥离城区较远,以前生活条件艰苦,大家忙着干活,也无所谓晚上有没有业余活动。最近几年,大家生活变好了,晚上也有了更多的休息时间,可乡下没有什么业余活动,只能打打牌。
“在和朱启江一琢磨,我们打算组建一个乐队。”朱陶勇口中的朱启江,今年61岁,是勤丰村村民,有着20多年的大提琴演奏经验。年轻的时候,他还学过大唢呐和小唢呐。当时,他刚刚退休,正愁找不到事情做。
在和朱陶勇交换意见后,两个音乐爱好者一拍即合,很快就找到了其他6位同样爱好音乐的村民,成功组建了乐队。因为永祥是有名的毛竹之乡,而成员又都是永祥片的村民,乐队便取名为永祥竹乡乐队。
昔日握锄头的手,如今摆弄起了乐器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永祥竹乡乐队成员已经有25人,年龄最大的64岁,最小的仅有12岁。
“谁说农民只能土里来地里去,只要一摆弄起乐器,我们就变了个人。”一曲奏罢,怀抱二胡的“乐手”郑妙屏笑声爽朗,“干了半辈子,现在不愁吃穿,还有音乐相伴,心情从没有过的美!乐队改变了我们。”
在加入乐队以前,郑妙屏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民。白天下地干活,晚上空了要么看电视,要么打牌、搓麻将消磨时光。乐队成立后,看队员们天天一起练习乐器,耳濡目染之下,她也慢慢放下了纸牌和麻将,正式加入到了乐队中。
在永祥竹乡乐队,像郑妙屏这样的成员不在少数。因为加入乐队,大家都改变了习惯,以前大家聚在一起是打牌,现在聚在一起是为了演出,业余生活丰富多了。
不会乐器就自学,还能自己做乐器“如果用两个字来形容我们乐队,就是‘勤奋’。”说这话时,朱陶勇脸上是藏不住的自豪和骄傲。
握锄头挖竹笋的粗手,要拿起各式各样的乐器。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永祥竹乡乐队成员大多是农民,这乐器该怎么学呢?朱陶勇说,大多是靠自学。他自己擅长的三种乐器也都是自学的。
“一个成员先看视频自学一种乐器,再教给其他成员。”朱启江是乐队成员里音乐底子最好的之一。加入乐队后,他会的乐器越来越多。“大家不藏私,自然会的乐器越来越多。”朱启江说。
在永祥竹乡乐队,成员擅长的乐器有十几种:胡琴、二胡、唢呐、梆胡、锣鼓、高胡……像朱启江、朱陶勇一样,精通几种乐器的也不在少数。
除了自学乐器,永祥竹乡乐队还依托毛竹之乡的便利,自己制作竹制乐器。郑妙屏的老公也是乐队的一员,尤其擅长制作乐器。
“有的乐器挺贵的,对于我们农民来说,负担不起。”郑妙屏说,老公经常会去逛乐器店,乐队缺什么乐器,他就去借来研究,然后再进行制作。整个乐队的二胡和梆胡都是他制作的。
乐队是上下三处的明星,还被邀请去武义演出因为技艺高、演出反响好,这两年,永祥竹乡乐队成了江南街道的明星。他们走村串巷,许多地方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
“音乐不应该是自娱自乐的项目,而是与大家分享。”朱陶勇告诉记者,勤丰、平田等附近几个村都是他们常去表演的地方。今年,连武义的村子都邀请他们过去表演。
“他们唱婺剧、民歌,好听。演出的又都是熟人,还蛮好玩的。”白天空旷的龙籍庙广场,每到乐队演出时,总是坐满了来听“演唱会”的老人。不少老人还成了乐队的忠实粉丝,几乎场场不落。
如今,音乐已经成为乐队成员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手握锄头挖竹笋的农民,他们渐渐都成了“专业”的音乐演出者。夜晚,搓麻打牌、闲侃瞎聊的不见了,而每当乐器响起,山乡充满着欢快的乐声。
记者
吕晓婷
编辑
胡凌霄
线索爆料/商务合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