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网课有需要吗?”“请问您是XX学生家长吗?”“诚邀参加我们的课程,可以明显提升成绩……”近段时间,永康不少家长时不时就接到类似电话。今天奥数,明天英语.....明明已经拒绝了,还是接二连三地打过来劝说。到底是谁在拨打这些骚扰电话?
年初,接到此类举报线索后,永康市公安局网安大队在持续深入推进队伍教育整顿工作的同时,结合公安部“净网”专项行动部署,聚焦群众身边的急事难事,积极行动、主动出击,加大了对辖区内相关线索和问题的梳理摸排,成功地打掉了一条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黑色产业链,抓获5名犯罪嫌疑人,查获5万余条被非法贩卖的公民个人信息。
起因:骚扰电话为何频频?
“这些电话总是没完没了的打,我真的烦透了!”年2月7日,市民胡先生向永康市公安局拨打了举报电话称,最近,他时常在上班期间接到自称永康“X”教育机构老师的电话。对方不仅可以准确地报出他和孩子的名字,甚至清楚孩子的基本情况,总是不厌其烦地打来电话、推销课程,严重影响到了他正常的生活。
无独有偶,除胡先生以外的多位市民也遇到了类似情况。除了骚扰不断,对方还总能根据年级段等情况,向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网课推销。
“能对学生的信息如此了如指掌,绝对不是简单的推销电话!”此类情况引起网安大队领导的高度重视,在接到举报电话当天,迅速派出警力,前往该教育机构进行调查。一条隐藏在骚扰电话背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非法贩卖个人信息的黑色产业链逐渐浮出了水面。
调查:发现背后黑色产业链
“这些学生信息,你们是从哪里拿来的?”2月7日下午2时许,民警吴华锦、胡航一行来到位于市区江南街道的涉事教育机构,进门就看到三名工作人员,一人拿着一台座机在打电话,开口就是在向学生家长推销课程。而他们面前,摆着好几份A4纸打印的学生名册,赫然登记着近余名永康本地学生的姓名、年龄、性别、年级及家长联系方式等详细信息,还有的已经根据电话拨打情况进行了备注。
“这些名单都是执行校长给的。我们每天主要负责根据上面的信息打电话,推销课程。”其中一名刚从大学毕业的员工孙某向警方交代,他们手上都有专业的推销话术,每成功招揽一位学生,就可以从中获取到元不等的提成。由于家长们警惕性普遍较高,往往挂电话或拒绝,成功率极低。当被问及这些名单获取途径、是否合法时,孙某等人均回答不出,摇了摇头。
顺着这条线索,民警找到了关键人物,该机构的执行校长卢某,继续深挖并查出了与此案相关的多只“黑手”。
侦破:抓出内鬼,刑拘5人
经查,卢某,女,41岁,贵州人。她原是另外一家教育机构的老师,年9月应聘成为目前就职机构的执行校长,负责该教育机构的招生管理工作。审讯初期,卢某矢口否认存在非法获得学生信息的行为。
面对狡猾的当事人,民警通过其电脑和手机上的通讯内容,查获了4万余条学生信息的交易记录。证据面前,卢某不得不如实供述,她为招收更多的生源,经贵州老乡叶某介绍,在某照相馆已经离职的员工徐某处购买这些信息。不仅如此,卢某还和先前就职机构的执行校长谢某互相交易,另外获得了1万余条个人信息。这部分信息则是某公司在职员工李某利用职务之便,非法盗用公司开展正规业务时收集且不允许泄露的个人信息,作为人情泄露给谢某。警方进一步查明了这5万余条个人信息都是原单位通过正常渠道获得,但徐某、李某等如此泄露学生和家长详细信息的行为已经构成违法。
掌握了足够的证据后,永康警方雷霆出击,在2月7日至2月23日期间,陆续抓获了除卢某以外的其他4名犯罪嫌疑人,彻底打断了这条隐藏在骚扰电话背后的黑色产业链。卢某等5人均因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3月9日,该案已移交永康市人民检察院,目前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警方提醒
我国《刑法》第条规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包括非法获取和非法提供,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根据最新司法解释,通过购买、收受、交换等方式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只要数量达到,均涉嫌犯罪。共营健康网络环境,严禁非法买卖个人信息,切勿以身试法。
*爆品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永康公安,不完全代表永康司令的观点和立场。若推文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永康司令小编最近好多人留言,不知道怎么发布招聘、出租、转让、拼车、征婚等信息,现在我来告诉大家,只要扫下方这个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