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永康特产
永康医院
永康新闻
永康生活
永康房产
永康美景

永康这座公祠像精致的木雕宝库,你去过吗

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象珠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一条约米的象珠老街贯穿一至四村,街道两旁林立着明清时期留存下来的古建筑,尽显悠悠古韵。奇三公祠是象珠古建筑群中较为抢眼的一座。这座祠堂又名寿常公祠,始建于清乾隆,距今已有近年历史,年被列入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一祠建了两百年诗人陈星光曾在诗歌《寿常公祠》里写道:“空无一人。天井里漏下一两声鸟鸣。雕梁依稀可辨/前人缓慢精致生活……”近日,跟随象珠镇宣传干事李娇娇来到寿常公祠,探访诗人笔下的古代楼阁。推开祠堂大门,先为内室的高大宽阔惊艳了一把。整座建筑占地面积近平方米,修葺精美,恢弘大气。祠堂分三进,每一进在建筑风格上都有着微妙的差异。“奇三公祠含有明、清、民国三个时期的建筑风格。”李娇娇给出了解答,“这座祠堂前后建造了年。”据《象珠王氏宗谱》记载,祠堂的寝厅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但是明代风格非常明显。到清嘉庆初年,又有后人增建拜厅七间,于嘉庆丁卯年(年)建成,清代中期的风格浓厚。年民国时期建成进门第一进,完成整体建筑。一座祠堂的建设用了近年时间,糅合三种建筑风格,不同风格之间既独立又互相衬托,堪称古建筑中难得一见的奇葩。奇三公祠也因此被列入省文保单位。近代以来,奇三公祠几易其用,逐渐衰败不堪。直到年,象珠镇大力推进古镇保护和利用工作,对古建筑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改。年,修缮完毕的奇三公祠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里。如今的奇三公祠,像是一座精致的木雕宝库。无论雀替、牛腿,又或是花窗、门楣、窗棂,祠堂内部凡是木质构建都精雕细琢,用料也极为考究,从飞禽走兽、山林野趣到吉祥文字、八卦门神等样样栩栩如生,精美程度全市少见。游人来此,无不昂着脖子细细观赏那些繁复的花纹,发出惊异的感慨。“这种镂空雕技法需要很高的水平,非常罕见。”李娇娇指着牛腿上的“八仙”对说。在雕刻中,还藏有一副“狮象把门”,狮和象正对应着象珠四周的珠山(尖山)和象山,寓意吉祥。古为今用,活态传承。现在,奇三公祠成了象珠镇文化中心,里面建有图书馆分馆,时常举办讲座、读书节、志愿者服务、民俗表演等一系列丰富的文化活动。每逢节假日,不少游人慕名前来“打卡”。这座沉寂多年的古建筑被赋予了新的社会职能和时代内涵。一族三支多贤人象珠王氏先祖熙一公生有三子,排行奇字辈,分为福禄寿三派。奇三公祠是熙一公门下第三房寿派的宗祠,因而也叫寿常公祠。与此对应的是奇一(福常)公祠、奇二(禄常)公祠。象珠王氏重视教育。明代时期,永康一共出过38个进士,象珠王氏就占了三个。这对于一个刚迁徙到象珠、当时繁衍不足年的氏族来说是十分不易的。奇三公祠旁的安一公祠里有一块书写着“黄甲高魁”的牌匾,原先是挂在奇三公祠里的,说的正是永康明代最后一个进士、象珠王氏第三个进士王世钫。王世钫,字讷公,又字稀声,号茹斋。从小聪颖好学,日诵万言,博通古今,诗文博雅。于明崇祯庚午年(年)中浙江乡试21名,明甲戌年(年)以第30名的好成绩高中进士,后被授庐州府无为州知州。当时正处于明朝末年,战乱四起,王世钫上任后加强防御工事建设,捐资修缮兵器,加高矮墙,殚精竭虑守御之策。一日,叛军在长江上游集结起船只准备进犯无为州,左右州吏都惧怕屠戮,王世钫身先士卒,晓之以大义,以张睢阳自比,誓与城池共存亡。也许是王世钫的勇气打动了上苍,随后飓风大作,船只被冲到了长江下游,无为州因此免于患难。王世钫不仅果断勇敢,清廉之名更是远播。无为州是富庶之地,当地人按照惯例,每年会众筹两黄金为知州贺寿。刚上任的王世钫看到黄金后,笑着说:“这就是所谓的山阴大钱吗?可不要玷污了我的石门香囊呀!”古时君子常佩戴香囊,以香自勉,提醒自己谨言慎行。王世钫一番话,正是表达了他高尚的君子情操。除王世钫外,象珠王氏族史上英才辈出,涌现出的文人、学者更是不胜枚举。以“人以润一时,我以润后世”为志的王聪,勤廉清正、以“白日青天”自勉的王洙,两袖清风的名臣王世德,轻财重义、乐善好施的王赵,治家有方、广庇贫民的王纶,忠孝爱民的王楷等……他们的事迹潜移默化地熏陶着整个家族,由此形成了象珠王氏诗书传家、崇文崇教的家风。作为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各公祠内记载着象珠王氏先祖的部分生平轶事。百年后的今天,人们走进公祠,仍能通过阅读一行行字迹、观赏一张张饱经风霜的牌匾,感受前人留下的精神财富,由此汲取前行的力量。作者/来源:永康日报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ngkangzx.com/yksh/314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