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是永康市东城街道葛塘下村人,3日下午4时,他和另外两个好朋友一起,驱车来到永康市花街镇龙潭里村。
“我们原计划是从龙潭里村爬到大寒山上的一家农家乐,在那里吃过晚饭后再下山,想不到迷路了,不仅晚饭没吃成,而且还惊动了这么多人。”昨晚,说起迷路的经过,王先生觉得挺不好意思的。
一开始就走错了路口
王先生今年30多岁,另外两个朋友年龄相仿,都是永康人,之前他们都爬过大寒山。
“因为不是第一次去,所以我们也挺放松的。”王先生说。把车停在龙潭里村后,他们三个就轻装上山了。
“怎么会迷路的呢?”
“我现在也想不起来了,估计一开始就走错了路口了。”王先生说,走出龙潭里村后,他们并没有看到大寒山脚的标志性景点———龙潭瀑布,回想起来,估计是提前三四个路口就走错了。
因为3个都是大男人,尽管知道走错路了,他们并不感到害怕。晚上7点多钟后,山上渐渐暗了下来,他们就拿出手机当电筒,照着山路凭着感觉往前走,一开始,他们坚信能自己下山。
走到晚上9点钟,他们还是没有走到大路,也没有看到村庄。此时,因为用电过度,3只手机中已有两只没电了。只剩下王先生的手机还有电,但电量也不多了。
“怕晚上走不下山,也怕家里人担心,我们就打了报警电话。”
保持通话及时纠正救援线路
孙德伟是永康花街派出所民警,接到报警电话后,他立即带着6个队员出发,路上他还打电话给陈东来,提前部署救援力量。
陈东来是花街镇山后胡村的村支书,山后胡村位于大寒山的半山腰,他们熟悉大寒山的路。接到电话后,陈东来叫来了村里两个熟识山路的村民,做好了搜寻的准备。
“我们到达山后胡村时,与王先生取得了联系,他说通过手机导航功能,他们的位置与山后胡村的古松小院相距只有米。”孙德伟说。
古松小院位于山后胡村东面,陈东来判断,王先生在山后胡东面的山坡上,随后,一行10多人往山后胡村东面进发。
“我们都爬到大松树那边的山顶了,王先生打来电话,说听到了水声。”陈东来说,古松这一边是没有河流的,这段时间,大寒山上比较干燥,一般的溪涧也没有水流。
“因为村里一些农户用水困难,3日上午,我叫村里的放水员去村后的水库放过水,能听到水声,估计他们就在水库那一侧。”陈东来判断。
随后,一行人从东头折回往村庄的北面搜寻。
那样的路,一般人真走不出来
山后胡村的北面,有一个小水库。走在水库大坝下,救援人员又与王先生通了电话。
“告诉他们如果看到电筒光,给我们喊个话,喊不应就打个电话。”孙德伟说,他们一路前往,一路往高处及附近的山坡上打手电。
“我们从坝下往东走了近百米路吧,他们说看到了电筒光了。”陈东来说,这一下,他们感到特别开心,因为找对了方向,更找到了人。
之后,救援人员一边往山上走,一边喊着王先生的名字。最终在一个山坳里找到了王先生他们。
“找到他们时,3个人都蹲在一个山坳里,前面杂草丛生,很不好走。”孙德伟说。
“我看他们3个人,有一个是穿拖鞋的,两个是穿中裤、短袖的,一看就不像是出来爬山的,没有准备好,其中一个人的裤子还摔破了。”陈东来说,王先生他们走的路,在以前原本也是一条山路,只是现在上山砍柴的人少了,山上的树木越长越高,不是熟悉的人,很难走出来。
到了3日晚上11点,王先生等3人和救援队员一起往山后胡村走去。走到半路,永康市民间救援队伍蓝天救援队的20多名队员也赶了过来。11点30分,所有人员均安全抵达山后胡村。
文字来源金华晚报,图片源自网络与文无关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