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永康特产
永康医院
永康新闻
永康生活
永康房产
永康美景

旅行不能错过的永康

文:老椰子

永康,地名。永远健康之永康,古称丽州,隶属于浙江省金华市。据说远在三国时代,一个村里的人救治了一位夫人。后来夫人再次到访,触景生情,赐名“永康”。

阿俊,二十出头,很斯文的男孩,说话轻缓,不急不躁,在同龄人中是比较少见的。他从我班上毕业后,经常问我:“清姐,什么时候来永康?带你去方岩玩。”

永康与杭州有三个多小时车程,萧山车次少,要赶到杭州转车。我晕车,心动却不敢行动。

奇怪的是,那年我竟然遇到许多来自永康的学生,包括小乔——与我年龄相仿,亲切美丽,笑声里的清脆透彻极有感染力。这股力量推动了我。

选了一个周末,一下课,赶车去杭州,买票,直奔永康!

三个多小时,我昏沉迷糊,彻底晕车。怎么到的永康,完全没印象。只记得小乔接到我时,已经是夜里八点多。

晕车的人拒绝吃喝,可小乔担心我饿,一定要让我去吃点东西。一番“讨价还价”,最后决定去“千里香”小吃店喝粥。

店面不算大,进门的左手边,是卖麦饼的位置,然后是卷饼、煎萝卜包、玉米饼、各式粥、小菜等。新鲜玩意不少,可惜我状态欠佳,一碗白粥足矣。

很快,小乔把粥放在我面前——怎么颜色有点儿透明?不太像平时喝的粥。甫一入口,那回甘的感觉让我惊艳,人也清醒了几分。

“这粥真的很不错哦!怎么做的呀?”小乔得意的说:“我们永康人一般都喜欢在粥里放点碱的。”

喝一口粥,配点炒好的豆渣,刚才翻江倒海的胃渐渐恢复了平静,满足得让我无语!怎么办呀,这一试就深爱了!

次日早晨,我又“狠狠”的喝了一大碗粥,然后抱着肚子去找肉麦饼。听小乔说,“千里香”做了多年,一向深受当地人喜欢。

果然,三四位阿姨围坐着包麦饼。一位在大烤盘上忙碌。饼是一出锅就消失了,而人流则不断涌进……

看看桌上那大大一盘的馅、大大一团的面,可以想像此店的生意之火热!阿姨们相当熟练,包的方式有点像包包子,但褶子很漂亮,放在烤盘上,轻轻一压,就成了饼状。整个流程赏心悦目。

最后,我点了一个肉饼和一碗豆腐丸子。昨晚豆渣,今天豆腐丸子,永康的豆制品也很出彩。可惜,丸子咸了点。

肉麦饼,汁水丰盈,下料够狠。对于无肉不欢的人来说,是绝对不能错过的美食!

住处旁边有条河——永康江。早餐后沿江而行,甚是舒爽。突然,一座桥映入眼帘。

此桥只通行人,廊桥设计。直走的话,像园林里的回廊。桥身宽敞,木地板走起来喀吱喀吱响,好像住在木屋里似的。

最特别的当属桥两侧,居然有许多竹椅。高背,坐着很舒服。三三两两摆放,感觉很休闲,忍不住就想坐上一坐,听听流水声,看看江景……

如此一桥,待上一整天,也是不会厌烦的。当地人称之为“西津桥”。

桥,看多了,这座,最像家。

离开西津桥,在一小巷里,又看到早餐店前有人排队。原来是现做的素麦饼。有土豆馅、豆腐馅等,肉的我吃不来,素的不能放过!

结果,等见到小乔时,我已经吃了“三份早餐”!写到这,还能记起当时肚子胀的感觉,真是吃货版的“痛并快乐着”呀!

难以置信的是,第二天,我又吃了“三份早餐”!酒店里吃一份;“千里香”店里的玉米饼买一份;一拐角处又收获一份。

当时只是为了确认方向,竟看到两辆早餐车,专卖糥米卷。这东西不稀奇,稀奇的是那些配料,全面得让人咋舌!

荤的素的,全码在一个个餐盒里,一排排放过去,至少有三十种,好像是三元一个,还是红糥米哦,自己选馅料。

我在旁边看呆了,摊主问:“要不要来一个?”明知这么有分量的一个,吃下去,可以一整天不用吃饭了,还是抵挡不住诱惑:“好,来一个吧!”

阿姨迅速的从大木桶里掏出适量早已经蒸熟的红糥,摊在保鲜膜上,麻利的按我的指点添加配料,然后卷一卷,再用一木棒左右压压实,打开卷寿司的竹帘,就是一条不切片的中式“寿司”。

吃糥米,我喜欢大口大口吃。那满嘴的糥香与温润,弥漫开来的是温暖的幸福感。乱点的配料,有甜有咸,杂在一起,居然甜咸适度,口感极好。这是什么魔法?

本打算只吃一半,结果,一会儿功夫,整个大“寿司”就溜进了肚子。等小乔过来叫我吃午饭时,我弱弱的问:“嗯,可以不吃吗?”

在一座工厂聚集的城市,有这么多小吃,是很少见的。听说永康江曾一度受工业严重污染,有钱人都拼命进山打水吃。

脑补了这个图景,却很难和那些温馨的小吃联系起来。无论如何追求利益,只愿大家依然呵护着美丽的小吃文化,那是一座城市的温度呀!

两天内吃过的各种永康美食,如果要打分,优胜者,绝对是阿俊家纯手工版的永康粽子!

第一次吃永康粽子,是阿俊返校时捎的两个。嘉兴粽子偏甜,超市里买的,多了些机械的味道。浙江的粽子,尝过Ken家的绍兴味道。而阿俊带来的永康味道,确实让人惊艳。

粽子里除了肉,还有口感像极了板栗的东西,更滑润。因为经过熬煮,颜色变得很暗,我认不出来,后来阿俊才神秘的揭开谜底:是芋艿――江浙人很喜欢吃的一道食材,说是芋头的宝宝。

这次永康行,阿俊特意拜托父母,给我安排了一次亲手包粽子的环节。

阿俊的妈妈虽比我大几岁,看上去比我年轻多了,小巧美丽,更像是阿俊的大姐。而他爸爸,更是怎么看也不像有个20岁儿子的人。因为要包粽子,一大早夫妻两人特意进山采摘包粽子的叶子。

像扇子一样的大叶子,经过煮制后,可以做成最原生态的绳子。阿俊给我示范,扯扯叶子,不一会儿就变成了结实的绑绳。我感叹:大山里尽是宝呀!

说到山,让我扯远点。包粽子前,我们一行人进了一趟大寒山。

平时让人感觉特别女人的小乔,一坐进驾驶室,颇显强者风范。稳稳的驾驶着车子在盘山路上行进,让人特别安心!

一圈圈的转,越转越高,大几百米的高度后,我们进入了一段隧道。

隧道这边是陡峭的山,到了那头——豁然开朗!是的,这个词,用在这里最合适!真的是犹如念了一句“芝麻开门”,就眼前一个“世外桃源”——目光所及,一片静谧的田园景象。

哪儿有山的感觉?完全就是平地上的小村落嘛!空气之清新难以言喻。

村子竟颇有现代气息。规整的房子,以农家菜主打的饭店,宽敞的停车坪,空地上甚至有体育锻炼的器械,同时挤入眼帘的还有文化大革命时的建筑,依稀可见那硬朗的红五星和一些标语……

一条流水潺潺的小溪穿村而过,串起了古古今今、叮叮咚咚,如和谐的乐曲洒落一路!真是个被人“遗忘”又“深记”的奇妙之地呀!

午餐在店里吃。阿俊父亲是村里的查电工作人员,对村里的每一户都相当熟悉,到了此地,如同回家的自在。

那一桌美食里,最难忘的是那用山泉水自制的豆腐――味道之纯净,不由想起那年和静一起自已磨豆制作的豆腐……

爬山时,阿俊的弟弟,不甘落后,一定要加入我们的队伍。小家伙长得虎头虎脑的,可结实了,刚上幼儿园,比哥哥还会认野菜。瞧,阿俊摘了一株草,说:“咦,这是荠菜吧。”小家伙一看,马上自信满满的说“不是的。”

当他兴冲冲跑向茶道时,摔了一跤,大哭的时候冒出一句当地话,居然让一队人马哈哈大笑。我不解。阿俊说,他弟弟对着那个让他摔跤的地方,“狠狠”地说,这个鬼地方!

小家伙受了伤,下山的路上,都“赖”在哥哥背上。瘦得似杆儿的阿俊一如继往,什么也不说,背着弟弟一路走……

我拍了许多他们兄弟的背影——阿俊不善于表达自己,所以当他用行动去说话时,震撼力总是更强几分!

回到家,开始包粽子。厨房很简陋,小乔和阿俊妈妈三下五除二,很快就码了许多包好的粽子。

小乔竟然说:“这是我第一次包粽子呢。”我感叹,如果假以时日的练习,小乔成高手绝对是小菜一碟。

我是“包就忘”型。这不,又要重新学习。在阿俊妈妈手把手的示范下,我搞定了一个,两个、三个……

越包越顺手,越包越来劲,在专注的“包”时,感觉心儿都溶入了每一个动作、每一粒粽子里。浑然忘我,也是个幸福的状态呀!

阿俊包了几个超级迷你的小小粽。不用说,是给他弟弟包的。

等我们把长相各有特色的粽子全下锅后,时间已经有点晚了。听说粽子煮好后要再焖一段时间,味道才会更好。

因为要赶车回杭州,等不及了,第一锅刚煮好,大家就直接下手剥粽。第一次吃上如此新鲜热辣的粽子。

虽然,那锅水还是冒着植物清香的绿水,粽子里的肉还没和糯米完全相溶,但糯米已经吸收了新鲜叶子的灵气,颗粒清晰的口感,伴之舌尖起舞……

吃了一口又一口,“罪过”的恨不能把所有粽子都往嘴里送!那种感觉,只出现在那一刻!

带回来的粽子,再加热后,依然美味,却找不到第一次揭锅时味蕾的那种心动灵动!

写到这,津液已经溢满口腔……不知何时再能重临永康、重温美味呀!

两天的旅行很快结束了。让人念念不忘的,不仅仅是风景与美食。当我们感激着阿俊的招待时,阿俊依然微微笑,不紧不慢的说:“下次再来哦。”

阿俊曾说:

1、朋友在一起,不是有说不完的话;而是就算不说话,也不会觉得尴尬。

2、朋友,是把你看透了,还愿和你在一起的人。

3、朋友,是不为任何理由而来看你的人。

所以,有朋友来看阿俊,他就特别的开心。永康,美!永康人,更美!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请联删除

请不要忘记点亮“在看”或转发,

更不要忘记去永康看看!

热爱生活的人都在这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ngkangzx.com/ykmj/26949.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