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永康特产
永康医院
永康新闻
永康生活
永康房产
永康美景

永康主题教育寻访红色足迹柿后村厚

24日午后,风雨交加。在芝英镇柿后村,老祠堂的屋檐下宛如垂帘的雨水,滴滴答答地敲打在青石板上,就像说书人一样,诉说着柿后村的陈年往事。

年,当时的省政府迁至方岩,民政厅也随迁至柿后村金品公祠办公。同年4月,浙江省赈济会染织工厂(难民工厂)在该村设“分工厂”,以生产肥皂为主,并一直持续到年。期间,日军曾入侵该村,祠堂的墙壁上清晰地印记着当年硝烟战火留下的伤痕。

  如今的柿后村是个大村,本地人口余,外来人口余。为了管理好柿后村,村两委付出了许多努力。在陈氏宗祠,记者看到了一面荣誉墙,奖状奖牌挂满了整面墙:浙江省卫生村、金华市森林村庄、金华市民主法治村、年度“五个百”文化惠民工程先进集体、“”碧水蓝天工程先进单位、五星级党组织……这些都成为柿后村嬗变的有力证明。现在,陈氏宗祠已成为村办公楼,达泉祠堂改建成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一座座承载厚重文化印记的老祠堂重新焕发光彩与活力。

“快来尝尝我们食堂里的饭菜,很好吃的。”刚刚走进该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陈秋连老人就向记者打招呼。陈秋连今年84岁,是时代变迁的见证者和亲历者。“现在政策好,我们一个月只要交元钱,就能吃到两菜一汤。”陈秋连笑着说。

走出老祠堂,记者一行来到了华溪柿后村段,村民将这一段华溪唤作“碧溪”。美丽乡村系列工作开展以来,华溪柿后村段建起了生态廊道。现在的华溪柿后村段景色优美、鸟语花香。每到夜晚,当地及周边的村民、外来务工人员都喜欢来此休闲散步。

村民陈振齐的家就在华溪边上,他利用这个地理优势摆起了冷饮摊。“利用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发展美丽经济,让村民有更多获得感,这是我们的工作的最终目的。”该村党支部书记陈建勇说,村两委积极抓住政策红利及发展机会,一次又一次发力乡村振兴。如今,柿后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万元。

从老祠堂出发,到华溪江畔,记者一行从柿后村的发展故事里感受到了许多。采访结束后,我们又想起陈秋连老人热情的邀请,“你们在这里吃饭吧。”话语间充满着身为柿后村人的自豪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ngkangzx.com/ykmj/268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