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永康发布”一起玩耍
9月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12版以《乡村旅游迈向品牌时代》为题,刊发永康市江南街道山门头村旅游相关动态。
游客在浙江省永康市江南街道山门头村打造的岗谷岭景区游玩。
“乡村旅游发展,不仅让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成为旅游的从业者,也让腰包逐渐鼓起来的他们走出家门、成为旅游体验者;不仅让乡村成为‘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的旅游目的地,也让乡村成为‘背上行囊走四方’的旅游客源地。”日前,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乡村旅游时说。
乡村旅游既是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途径,也与美丽乡村建设密不可分,早已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当前,在走向共同富裕的路上,实现乡村振兴,乡村旅游仍然大有可为。
从无到有,从细小到精微,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鼓了村民的口袋,也富了村民的脑袋,他们的观念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不断更新,扎根乡村、振兴乡村的动力和愿望也更加强烈。永康的乡村游也正慢慢迈向品牌时代。
园周村依托绿水青山发展金山银山,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变,绿水青山成了“聚宝盆”。村集体由十年前欠债近10万元,到年年收入万元,集体资产由多万元增至10多亿元;人均收入从多元到元,村民家庭资产由10年前的10多万元到现在的户均万元,每位老人每月还可领元生活费,变成永康远近闻名的幸福富裕村,“美丽乡村、幸福家园”样板村。近年来,前仓镇大陈村以党建为引领,以民宿经济为突破口,打造美丽生态旅游样板。该村把“五星三强”支部创建和发展乡村旅游融合起来,在旅游生态产业链上设立党小组,在推进乡村旅游工作中发展党员。同时,该村将“党建+”细化到“党员+”,激发党员干事创业的活力。
如果说基层组织过硬是大陈村强起来的基石,招商引资则为大陈村旅游业发展插上了翅膀。大陈村动员村民把老房以15年免租金的方式租给村里,采用以修代租的模式,由村里统一招商,统一进行装修,先后打造了“舜耕巷”“临水街”,引进了“三木手作”“萤火虫民宿”等20多个休闲娱乐项目。
目前,大陈村有民宿40家,年接待游客40多万人次,年收入达0多万元,走出了一条“无中生有”的共富之路。
石柱镇塘里村作为永康市乡村振兴的另一大标杆,抓住文化礼堂建设的契机,整治环境,打造村景,形成了“文化礼堂在村中,村在文化礼堂中”的特色格局,吸引了一批批文人雅士前来设馆开课,走出了一条文化兴村、产业富村的乡村振兴道路。
西溪影视基地作为乡村绿色经济的典范。影视基地极大地带动了当地旅游产业发展,附近的乡村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到这里赏美景、尝美食、探剧组、当演员已成为新时尚。村民创办的民宿、农家乐生意火爆,三年多来,共拉动乡村旅游消费超万元,有效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消息整合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永康日报
整理:应桃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