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永康特产
永康医院
永康新闻
永康生活
永康房产
永康美景

金华地名中的清廉故事园周村ldqu

  地名,不仅是一个地方的名字,更是久远文化的非物质载体。

  八婺大地物产丰饶、钟灵毓秀,许多地名的来历、含义,从不同角度生动地反映了我市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特别是那些历经沧桑流传下来的老地名,背后有着一段段动人的故事,其中不乏历代名人的清廉故事。

  自7月3日起,金华市纪委市监委、金华市民政局、金华市地名文化研究会、金华晚报联合推出“清廉金华·映象”金华地名中的清廉故事专版,着力挖掘八婺文化精髓,讲述小邹鲁神韵,讲好为官做人道理,传播清廉文化,弘扬新时代地名文化建设成就,引领提升社会风气,打造“清廉金华”映象。本期推出

园周村:“水里莲花”别名的由来

  上世纪80年代,永康大园村、山后周两村合并,取大园之“园”,山后周之“周”,更名为园周村。园周村如今是全国文明村,年登上中国名村影响力排行榜佳。园周村还有一个别名,叫“水里莲花”。这个别名的历史,可追溯至明代,当时的大园村就叫“水里莲花”村。

  相传“水里莲花”这个称呼,还是明朝名臣孙原贞题赠的。

  明正统至景泰年间,园周村义六公带领族人在这块沙石冲积而成的南溪湾上就地伐木,开垦荒山,围堰筑坝,造田造地。通过10多年的经略,房前屋后的多把(60把=1亩)低洼地,改造成为可以种植水稻和莲藕的水田,稍高的干燥地块种植蔬菜和水果,村落四周有泉、塘、堰、坑、田、园,到处可见山花竹木,莲藕菱芡,水欢鱼跃,遂成一个富足美丽的村庄。

  有一年,天遇大旱,百姓粮食歉收,引发永康境内大量百姓外逃,社会动荡。时又逢外寇猖獗,寇盗大起闽、浙间,朝廷在粮草不济的情况下也不得不发兵征剿。

  义六公到县城赶集,看到县前街有张新贴的布告,这是朝廷动员商贾富户捐款捐粮支援官兵御敌的诏告。义六公回家后,与族人一合计,决定变卖了所有常产救济灾民,并带头将自家积攒的粮食为百姓代交租税三百石,族人纷纷仿效捐献钱粮。据《英山周氏宗谱》记载,此举深得府衙赞许,“区民皆信服之”,一度缓解了官府与军营的粮草之需。

  第二年秋天,正在浙江率部征战的孙原贞,接到明景帝谕旨:因义六公捐献钱粮有功,赐“以冠带荣身”。让他亲临旌表。

  孙原贞,名瑀,以字行,江西德兴人,永乐十三年()进士,授司部主事,历郎中,历任河南右参政、浙江布政使、兵部左侍郎、兵部尚书等职。他从明永乐到景泰五朝为官,忠心耿耿,正直无私,“所至有劳绩,在浙江尤著名”。此处仅举一例:景泰元年(),孙原贞在温州亲率部将执行军务,母亲因担忧过度去世,他发誓非斩贼首不归,大捷,再请奔丧行孝。后孙原贞的忠孝两全,受朝廷玺书奖励。

  孙原贞接旨后安排好军务,即策马赴永康。义六公接县衙通知,着手迎接准备。三天后,孙原贞至园周村。义六公率族人在樟树园迎候,引孙原贞到上马石前下马。孙原贞下马后宣读谕诏,亲授冠带,随后受邀赴村内里厅休憩。席间,宾主畅聊甚欢。义六公向孙原贞介绍了祖出处州莲城,自唐咸通年以来,祖上出过三个进士,皆尽清廉报国之志等等;还聊了许多家事:他兄弟六人,长兄是遗孤姨表哥,父亲收为养子,做到“均服同食”,分家时“一视无异”;叔父也一样,“录舅之孤,犹其所生”,器物财产均分无厚于二子;祖父是个慈祥善良的人,制行宽恕,“爱文雅,修礼教,乡谚以为佛人”……孙原贞听了,赞口不绝。

  席毕,义六公陪同孙原贞察看村庄。虽然地势低洼,但水系发达,泉眼冒突,清水环绕,景色优雅,犹如生长在水里的荷花;同时感叹义六公和他的祖辈们清正廉洁,乐善好施,为朝廷与百姓分忧,节气可嘉,心地高洁似莲花初出污泥,遂临行提笔书“水里莲花”赠义六公。

  时至今日,不少人叫园周村为“水莲园周”。园周村的“莲文化”不断地得到弘扬。

(周跃忠)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ngkangzx.com/ykyy/27583.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