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罗平县钟山乡与贵州省兴义市乌沙镇之间的黄泥河上,有座年近百岁的石拱桥永康桥。拱桥为三孔,中孔跨径23米,左右边孔跨径各11米;桥面呈“屋脊”形,两边各铺砌10级台阶;桥墩立于河床生根石上,两侧桥墩迎水端呈“楔”形;桥长79.2米,宽6.74米,高42米;桥拱正中高悬一把“斩龙神剑”。
永康桥上游米处建有水电站。电站水库在发电的同时控制水流,使黄泥河水变清。石桥虽历经沧桑,在青山绿水间依然显得挺拔、壮观,成为云贵两省间一道难得的交通风景。
黄泥河为南盘江支流,两岸山高谷深,历来是云贵两个省间往来的一道天堑。明朝崇祯年间,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曾从云南前往贵州,后又从贵州返回云南,《徐霞客游记》里生动记录了他往返过黄泥河的经过。首过黄泥河,他见河东岸有船,反复呼唤,都没有人回应。直到“薄暮雨止”,这才有人出来说:“江涨难渡,须多人操舟乃可。”等了好久,才见五个人划船过来,但船并不靠岸,其中一人涉水上岸,“索钱盈壑”,才让人上船。此时,天已昏黑,“雨复淋漓”。到了对岸,入住旅店。店主人不在,“其妻黠而恶”,见开船的人“乘急取盈,亦尤而效之,先索钱而后授餐,餐又恶又鲜,且嫚亵余,盖与诸少狎而笑余之老也。”徐霞客感慨:“若溪渡之险,莫如江底,崖削九天,堑嵌九地,盘江朋圃之渡(位于云南弥勒),皆莫及焉。”这里的“险”既有地势的险要,也有人心的险恶。
从滇入黔令徐霞客感慨,从黔返滇同样令他难忘。从黔入滇,他“高枕一宵”,正准备“就火炊饭欲行”,店主人对他说,住的地方离黄泥河还有二十里,“水涨舟莫能渡”,要他耐心等待。因为黄泥河东岸没有住的地方,一些先去的人,都折返回来。徐霞客见“雨势不止,惮于往返,乃扫剔片地,拭木板为几,匡坐蔽茅中,冷则与彝妇同就湿焰。盖一茅之中,东半畜马,西半则主人之榻,榻前就地煨湿薪以为爨,爨北即所置几地也,与其榻相隔止一火。夜则铺茅以为卧,日则傍火隐几。”第二天,“夜雨仍达旦”。主人又对他说:“今日涨愈甚,舟益难渡,明日为街子,候渡者多,彼舟不得不至。”主人劝徐霞客与赶街的人同行。徐霞客只得“匡坐如昨日。就火煨粥,日三啜焉,枯肠为润。”
徐霞客老先生在彝家简陋的茅舍里,听着屋外的雨声,一天吃了三顿稀饭,无奈地等着过河。
《徐霞客游记》生动记述了云贵两省间的古代交通,也真实记录了当时民众的生活状况。数千年间,两岸人员往来,靠的就是渡船摆渡。从贵州兴义到黄泥河渡口,古驿道全程60公里。从罗平到渡口约50公里。当地曾流传这样的马帮歌谣:“水急滩险一叶舟,马帮人聚困渡口。笑问船家何时渡?需待明日客无留。”
据贵州省《兴义府志》载,黄泥河江底渡曾为官渡,清朝道光年间由兴义知县陈熙(云南人)所设,费用出自官府。陈熙还在渡口的崖壁上书写了一副对联:
上云南一十八站,
下京城七十二天。
横批“滇黔锁钥”。
从徐霞客往返云贵之间到辛亥革命后的多年间,云贵间的黄泥河上始终靠小舟维系着两岸交通。《永康桥颂并叙》作了这样的描述:“然水势湍急,不利舟楫,值江水盛涨,渡尤险。自来遭汩没葬身鱼腹者,不知凡几……”
年,经时任贵州游击军总司令的刘显潜倡导,当地士绅决定在滇黔要津江底官渡处修建一座石桥,并推选刘显潜主理其事。在刘的主持下,通过集资,石桥于当年11月正式备料动工,年8月竣工,云贵两省的数万民工参与施工。当地百姓间至今仍留传着一种说法,石桥建成,施工的民工仅辣子就吃掉几马车。大桥建设过程中,刘显潜亲自参与勘测,亲定施工人员。所募建桥款不足工程所需半数,他捐银元5万,确保了石桥如期建成。
永康桥建在老渡口上游两公里处,当地村民将老渡口称为老江底,永康桥所在地称为新江底。
从古老的渡口到牢固的石拱桥,云贵两省间的交通实现了一次飞跃。据相关资料,永康桥建成时,“滇黔人士观者万余,露宿,山之为满。”
大桥的踩桥仪式也很特别。当时,有不少云贵两省的地方名流和政要到场,按理应由他们先从桥上走过。在他们相互谦让之际,一队乡间接亲的队伍来到了桥头。经刘显潜提议,众人赞同,一改古制,由新娘子带头,众人随后,在唢呐和鞭炮声中,喜气洋洋,相邀过桥。永康桥从一开始就是云贵两省间的友谊桥、连心桥,现已被贵州省兴义市、云南省曲靖市和贵州省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将近百年过去,永康桥屹立黄泥河上,像一位饱经风霜的百岁老人,目睹了云贵交通的百年变迁。
永康桥建成十年后,年,经云贵两省商定,从云南昆明经宜良、陆良、罗平至贵州兴义的公路在两省交界的江底衔接,并由所经各县分段修建。这条公路于年底竣工通车,时称昆兴公路,又称滇黔南路。
年起,昆兴公路逐年进行路基改善,铺设沥青路面。
年,这条公路成为国道G线(福州~昆明)的末段。
年,与国道G线走向基本一致的南(宁)昆(明)铁路建成通车。
年,国务院通过《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罗平江底至昆明公路成为国家高速公路G78汕头~昆明高速公路的一段。
年,罗平江底~陆良召夸一级公路建成通车。
年4月,在原江召一级公路的基础上,江召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并于年1月30日建成通车。江召高速公路东端连接贵州已建成通车的板坝~江底高速公路,西端连接召夸~西桥、西桥~石林高速公路。待江召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完工,从江底到昆明将全程高速。
《永康桥颂并叙》中有“熙来攘往,共履康庄”之语,江底石拱桥取名“永康”,表达的是一种祁求大道康庄的美好愿望。
今天,沿云贵两省间的汕昆高速公路前行,从云南罗平到贵州兴义,或从贵州兴义到云南罗平,根本感受不到当年徐霞客的“溪渡之险”,不知不觉便过了黄泥河。昔日“上云南一十八站”,如今,从贵州兴义到云南昆明也就三个来小时。高速公路成了真正的康庄大道,百年前人们的祁盼变成了现实。
(王家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