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各级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心与支持下,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推进“美丽永康”建设,启动实施新一轮“”碧水蓝天工程和“美丽永康”环保十大行动,以“五水共治”“蓝天保卫”、土壤防治等环保重点工作为抓手,统筹推动治污攻坚,全力打好生态环境保卫战,着力解决现阶段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建立长效机制,持续改善我市环境质量。
世雅、塔海、南溪、章店、桐琴桥5个金华市控以上地表水断面,全部达到Ⅲ类以上水质,国控章店断面达到国家“水十条”考核要求,永武交界桐琴断面省考核达到优秀,南溪被评为省级美丽河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杨溪水库水质稳定保持Ⅱ类,达标率%。全年PM累计均值36微克/立方米,较年同期下降14.3%,AQI优良率87.4%,全年无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天数。全市土壤污染防治扎实推进。危废管理总体处于安全可控。城市功能区噪声总合格率%。
二、水环境质量(一)地表水水质状况
年,永康市地表水总体水质为优,表征颜色蓝色。6个县控以上地表水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
与年相比,Ⅱ类水质断面比例下降16.7%,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上升16.7%。总体水质持平。
1、主要指标分析
从高锰酸盐指数年均浓度变化图上看,年所有断面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均达Ⅲ类限值,其中持平断面有塔海、前仓,下降断面有章店、桐琴桥、世雅、南溪水厂,下降比例分别为:6.8%、4.5%、5.8%、8.6%;6个断面均值下降4.3%。(高锰酸盐指数标准值:Ⅲ类6.0mg/L)
从氨氮年均浓度变化图上看,年所有断面氨氮浓度均达Ⅲ类限值,且较年均有所下降,章店、桐琴桥、塔海、世雅、前仓、南溪水厂下降比例分别为:8.8%、24.3%、3.7%、8.9%、23.5%、25.0%,6个断面均值下降13.2%。(氨氮标准值:Ⅱ类0.5mg/L、Ⅲ类1.0mg/L)
从总磷年均浓度变化图上看,年所有断面总磷浓度均达Ⅲ类限值,但除桐琴桥持平外其它断面浓度均有所上升,章店、塔海、世雅、前仓、南溪水厂上升的比例分别为6.3%、20.0%、12.5%、6.3%、22.2%,6个断面均值上升10.1%。(总磷标准值:Ⅲ类0.2mg/L)
2、六个地表水断面水质状况
前仓断面
年前仓断面综合评价为Ⅲ类,水质良好,满足功能区Ⅲ类要求。年共监测12次,均为Ⅲ类,占%。
世雅断面
年世雅断面综合评价为Ⅲ类,水质良好,满足功能区Ⅲ类要求。年共监测12次,均为Ⅲ类,占%。
南溪水厂断面
年南溪水厂断面综合评价为Ⅲ类,水质良好,满足功能区Ⅲ类要求。年共监测12次,均为Ⅲ类,占%。
塔海断面
年塔海断面综合评价为Ⅲ类,水质良好,未满足功能区Ⅱ类要求。年共监测12次,均为Ⅲ类,占%。
章店断面(国控)
年,章店断面综合评价为Ⅲ类,水质良好,满足功能区Ⅲ类要求。
根据国家总站监测数据统计,章店断面综合评价为Ⅲ类,年共监测12次,其中Ⅲ类8次,占66.67%;Ⅳ类4次,占33.33%。
桐琴桥断面
年,桐琴桥断面综合评价为Ⅲ类,水质良好,满足功能区Ⅲ类要求。年共监测12次,均为Ⅲ类,占%。
3、出入境交接断面水质状况
出境桐琴桥断面(永康-武义)综合评价为Ⅲ类(取用自动站数据),水质状况良好,省交接断面考核结果优秀。交接断面考核的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三项指标年均浓度变化如下:
从浓度图看,年桐琴桥断面总磷年均浓度0.mg/L,较年下降了1.8%。;氨氮年均浓度0.60mg/L,较年下降了23.7%;高锰酸盐指数年均浓度4.1mg/L,较年下降了1.2%。
入境光瑶断面(丽水—金华)综合评价为Ⅲ类(取用自动站数据),水质良好,交接断面考核的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三项指标年均浓度变化如下:
从浓度图看,年光瑶总磷年均浓度0.mg/L,较年下降了12.6%;氨氮年均浓度0.33mg/L,较年上升了20.2%、高锰酸盐指数年均浓度2.8mg/L,较年下降了8.6%。
(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
年,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杨溪水库、太平水库开展监测。全年平均水质如下:
杨溪水库水质综合评价为Ⅱ类,达标率为%,营养状态为中营养。
太平水库水质综合评价为Ⅱ类,达标率为%。
三、大气环境质量(一)城市空气质量状况
年,我市环境空气质量未达到GB-《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不达标因子为PM。全年PM累计均值36微克/立方米,较年下降14.3%;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21,较年同期下降9.85%;AQI指数优良天数为天,比年同期减少8天,优良率87.4%,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出现污染46天次,污染天数比例12.6%,其中轻度污染12.36%,中度污染0.27%,全年未出现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天数。
(二)单项污染物状况
细颗粒物(PM):日均值范围为0.~0.mg/m,日均达标率为94.2%。年均值为0.mg/m,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比年下降了14.3%。
可吸入颗粒物(PM):日均值范围为0.~0.mg/m,日均达标率为98.6%,年均值0.mg/m,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比年下降了7.2%。
二氧化硫(SO):日均值范围为0.~0.mg/m,日均达标率为%。年均值0.mg/m,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比年下降了35.7%。
二氧化氮(NO):日均值范围为0.~0.mg/m,日均达标率为99.2%。年均值0.mg/m,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比年下降了17.1%。
一氧化碳(CO):日均值范围为0.4~1.8mg/m,第95分位数1.2mg/m,日均达标率为%,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比年下降了20.0%。
臭氧(O):日均值范围为0.~0.mg/m,O日最大8小时平均第90分位数0.mg/m,日均达标率为93.7%,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比年上升了17.1%。
(三)酸雨状况
年我市酸雨pH值范围为4.01~7.12,年均值5.11,酸雨污染等级为Ⅰ级,为轻酸雨区,同年持平,酸雨酸度有所增加。
四、城市环境噪声城市声环境监测包括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和城市功能区噪声监测。年我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2.7分贝,较年下降2.1分贝;城市道路交通噪声67.7分贝,较年上升1.3分贝;城市功能区噪声总合格率为%。生活噪声源仍是影响城市声环境质量的主要声源。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状况:年我市对区域环境噪声进行了布点监测,网格大小为米×米,共设有效监测点个。根据面积加权计算得全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2.7分贝,比年54.8分贝稍有下降。
城市噪声功能区环境噪声状况:年我市对7个功能区测点进行监测,监测结果1类功能区昼间44.8分贝,夜间41.7分贝;2类功能区昼间48.1分贝,夜间45.3分贝;3类功能区昼间52.6分贝,夜间49.9分贝;4类功能区昼间52.1分贝,夜间46.3分贝;功能区噪声总合格率为%。
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年,我市对20条交通干线噪声进行了监测,道路总长为58.29千米,监测点位27个。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7.7分贝,超标路段总长5千米,路段超标率8.6%。同比年上升1.3分贝。
环境噪声声源构成各噪声源中,以生活噪声源构成比最高,点总噪声源的56.6%;其次是工业噪声源和交通噪声源,分别占总噪声源的23.6%和19.8%。
五、污染防治措施与行动年,我市紧紧围绕污染控制与防治工作目标,坚持以治水、治气、治土为突破口,以重点任务为主抓手,制定新一轮“”碧水蓝天工程及美丽永康环保十大行动实施方案,不断深化各领域污染防治。
1.治水方面
我市全面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和“美丽河湖”建设,发展绿色经济,巩固剿劣成果,美丽乡村建设提质升级,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今年,世雅、塔海、南溪、章店、桐琴桥5个金华市控以上地表水断面,全部达到Ⅲ类以上水质,水质比年均有明显提升,国控章店断面达到国家“水十条”考核要求,永武交界桐琴断面省考核达到优秀,南溪被评为省级美丽河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杨溪水库水质稳定保持Ⅱ类,达标率%。出台《永康市年“五水共治”(生态廊道建设、河长制)碧水行动实施方案》《永康市治污水暨水污染防治行动年实施方案》等方案。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推进污水管网排查,排查管网公里,完成1个镇、2个城市生活小区“污水零直排区”试点建设。全面推进19个工业集聚区“污水零直排区”创建,14个工业集聚区已完成改造,整治企业家,新增纳污管网多公里,发放排水许可证本,完成3个金华市控重点排污口整治。新增城镇配套污水管网建设达到60公里以上。启动两座镇级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3万吨/日,推进污水厂尾水提标改造,启动2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清洁排放技术改造,加强尾水处理配套设施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复合生态湿地建成投入使用。深化整治涉水特色行业企业18家,建立劣V类水体复查机制,对章店、塔海等重点断面及全市存在黑臭反弹隐患的河湖库塘开展全面清淤疏浚,完成清淤总量61万方。倪宅溪、西门溪、雅庄溪、烈桥溪、四路溪等5条重点支流水质基本稳定保持Ⅲ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全面改善,完成28个村续建工程建设,个村移交第三方运维。4个头以上规模猪场集粪棚封闭,在重点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了2个总长米氮磷生态拦截系统。高标准推进河湖标准化管理试点县创建,加强河(湖)长制监控能力硬件设施建设,实现无人机巡河(湖)。加快打造生态廊道闭合圈,今年投资42亿元,高质量启动实施生态廊道建设项目54个,实施绿色堤防建设行动,完成河道综合治理3.1公里,建成绿道公里,新建改造廊道沿线彩色林带10公里,生态廊道林相改造亩。南溪、东溪顺利通过“美丽河湖”验收。
2.治气方面
为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我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蓝天保卫”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市蓝天办,全面加强对蓝天保卫战的统筹、协调。建立由环保、公安、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部门参与的蓝天保卫战联控联合执法制度,加强多部门之间沟通与联系,形成监管合力。编制实施《永康市年蓝天保卫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印发了《关于开展城区范围大气污染源综合整治专项行动的通知》,在禁燃区范围内城东、城北、城南区块大气污染源进行全面排查与综合整治,并对城西区块大气污染源综合整治情况进行回头看,有针对性地推进废气源头治理,减少废气污染物排放。完成中央环保督查重点 逐步完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机制,成立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年永康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计划,落实土壤污染防治年度各项任务。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完成个农用地采样点位的采样和分析检测工作以及42家重点企业基础信息调查工作。推进污染地块安全利用,启用污染地块管理信息系统,形成污染地块安全开发利用管理制度,启动建立我市污染地块名录,进一步打好治土基础。开展“清废”等系列行动,查处涉废案件16起。严格危废闭环管理,启用危废管理信息系统,对重点产废企业实施产生、运输、处置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不断提高危废监管水平。持续推进肥药减量增
效,年我市不合理施用化肥减量80吨,化学农药使用量比年同期减少6.6吨。
4.重污染行业整治方面
积极推进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提升任务。严格淘汰落后产能,完成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涉及企业19家,完成对家“低散乱危”企业(作坊)的整治提升工作。推进表面精饰整合区全拆重建,整合区14家电镀企业中,6家完成厂房建设,其中1家已完成环保审批和设备安装,4家完成厂房拆除;集中供热站完成厂房建设,供热设备完成安装;污水集中处理站已完成处理设施安装并调试,同时完成环保审批。
5.排污权交易方面
全面实行建设项目总量准入,总量指标审核成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前置条件,凡新、改、扩建项目的新增排污权指标均通过交易方式取得。为新建项目出具总量平衡替代意见个。全年共办理排污权交易手续笔,政府储备排污权出让收入为.26万元。全面完成我市三家涉水企业刷卡排污系统建设,对浙江众泰汽车有限公司、步阳集团有限公司和浙江四方集团公司三家涉水企业全面实行刷卡排污管理,完成IC卡充值和总量按月分配等工作,刷卡排污平台联网率%、发卡率%,数据传输有效率达到%,充值率为%。
6.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建设方面
清洁生产审核通过企业16家,其中强制清洁生产企业4家。开展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能源消费总量双控工作,审核用能量0吨标煤以上项目11个,审核变压器增容项目47个,完成8家重点用能工业企业及2家非工业企业节能监察任务。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绿色发展。开展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验收准备工作,完成自评估报告初稿;加快推进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省级第一批餐厨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等试点建设,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验收前期准备工作,加快构建餐厨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完成省级餐厨垃圾试点中期评估调整方案和自评估报告。
六、辐射管理执行辐射安全管理信息月报制度,要求企业定期对放射源进行清点检查,并于每月月底上报辐射环境安全管理信息。组织各辐射工作单位开展年度辐射安全评估工作,编写年度辐射安全评估报告。指导和督促辐射工作单位严格履行辐射安全许可制度,严把辐射安全许可证申领初审关。完成18家辐射工作单位辐射安全许可证申请的现场核查。监督指导11家辐射工作单位进行辐射安全许可证延续申请、5家进行辐射安全许可证变更申请、1家进行辐射安全许可证注销申请。对辐射事故应急预案进行修订,提高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实用性。对全市9家涉源企业(共81枚放射源)、39家射线装置使用单位及3家熔炼企业开展现场监管检查,完成本年度监管检查任务。年我市未发生辐射安全事故。
七、自然生态环境推进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永康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年)》以及《永康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实施方案》颁布实施。成功完成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备案,各项工程有序开展,开工率%。森林覆盖率稳步上升,达到56.72%,林木蓄积量万方。深化“千万”工程,成功创建成1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镇、3个省级特色精品村,2个金华市级示范镇,以及20个美丽乡村精品村、46个秀美村;做好街角小品收官工作和启动实施美丽连接工程,建成街角小品5个。创建省级绿色家庭3户,金华市级绿色家庭20户,永康市级绿色家族43户,金华级美丽庭院5户,省级绿色学校2所,金华市级绿色学校4所,永康市级绿色学校3所。
为完善生态建设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永康市区域能评改革实施方案》《永康市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实施方案》《永康市畜禽养殖区域划分调整方案》《永康市“秸秆换肥”收贮运服务体系运行方案》《永康市农村家宴放心厨房建设实施方案(-年)》《永康市加快推进企业环保规范化工作实施方案》《永康市扬尘综合防治专项行动督查方案》《永康市绿色建筑专项规划》等系列政策文件和规划。
八、行政审批落实空间、总量、项目“三位一体”环境准入制度,强化总量控制要求,有序衔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全年出具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审查意见个,“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区域报告表降级为登记表备案个,金华市局下放审批项目1个。出具建设项目环保设施噪声和固体废物竣工验收意见个。根据国家制订的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及行业推进时限,按要求开展了屠宰行业等6个行业排污许可证核发企业排摸和核发工作。认真执行专家评价、公众评价“两评”相结合的环境决策咨询机制以及重大项目集体决策机制,全年共组织42个报告书(表)项目的专家评审。
九、执法监察严惩环境违法行为。着力提高执法效力,开展环境执法大练兵。出台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开展“蓝天”“碧水”“清废净土”等系列行动,配套实施“双随机”抽查、公开曝光、“黑名单”等制度机制,严惩重罚环境违法主体,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人次,检查企业家,立案查处环境违法企业起,处罚总额.6万元,其中,查封扣押41起,限制生产1起,移送公安14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15人,行政拘留5人。
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办理有关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人大代表建议(意见)13件、政协委员提案(意见)2件,满意率%。共受理信访投诉件,其中来电来访件,各级部门转办件件,包括金华转件(其中省转信访63件),行风热线10件,市转信访件,信访件,调处率%,要信要访报结率98%,未发生因环境问题引起的群体性事件。
十、宣传教育大力开展生态环保宣传教育。围绕“五水共治”“蓝天保卫”、生态建设等方面广泛宣传,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与平台将生态市建设与环保公众参与全面链接,永康日报、永康电视台、永康广播电台、永康金报等本地主流媒体常态化报道本市各界生态文明建设参与行动,全民治水、治气、治土形成合力。《环保前沿》《永康环保》等栏目,持续褒扬环境保护参与行动,曝光环境违法行为,营造环保公众参与氛围。在永康日报按照“每月一专版”开展专题宣传,在“永康市环保局”丹芪胶囊是不是治白癜风的药物单吃中药白癜风能治愈吗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