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永康特产
永康医院
永康新闻
永康生活
永康房产
永康美景

永康塘里村美丽乡村中的文化基因

“我喜欢塘里这个名字,是那种一瞬间的喜欢,像喜欢一个人一样;我喜欢塘里这个名字,仿佛这个名字很甜,可以含在嘴里,我喜欢塘里这个地方。”

印发在《塘里诗刊》中的诗歌被一次次细细品读,总能想象在那泓水静流之下蕴藏的梦幻之地,用江南绿苔点染村庄的春夏与秋冬,塘里,有村口的古樟、街角的诗巷,有风中的怀想、文化的展望。

一个老支书眼里的大美乡村

池塘绿树景中去,小桥流水见人家绿树婆娑,风光旖旎,这便是永康市石柱镇塘里村。塘里建村于宋,兴旺于明,已有多年历史。山水古城融为一体,悄然而起的文化礼堂、风光一片的民宿、私厨,在这座古村里,人文与山水融合,逐渐成为村民的精神家园。

“美丽乡村,是独特的,是有个性的。”在塘里村的“总设计师”孙朝厅眼里看来,村有村“色”,村有村“味”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中之重,一砖一瓦、一栏一木只要运用得当,都可以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诚然,走进塘里,百工馆、顾盼廊、家训馆、妇女之家、孙权文化园把文化的内涵打得扎扎实实,牦牛奶体验馆、牛栏咖啡、简白民宿让文化的外延伸展到了村子的边边角角。近年来,塘里村因地制宜开展文化礼堂建设,村文化中心、孙权文化园、书画中心等20多处精致的点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礼堂群,而这些已然是大美乡村中最亮、最美的一条文化风景线。

塘里——一个不起眼的,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村庄,先后被评为省3A级景区村庄、永康市街角小品示范村、金华市十佳文化礼堂、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中国传统古村落等。“一步一景,一户一景,”已成为塘里村的“精品名片”,然而谁能想到,这样优雅又有文化内涵的村落,在三四年前,犄角旮旯的垃圾和废弃物随处可见,从两户人家的连接处到无人管的三角地带,多年不用的木料、砖瓦,甚至是垃圾,占据了不小的场地。

“既然做了,那就拼吧。”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却表明了孙朝厅的无数决心,从街角小品到顾盼廊、文化中心、书画中心、孙权文化园,大家都说,道路边边角角变整洁了、塘里村变美了、文化底蕴厚了!

文化融“堂里”,文化似水淌入街角诗巷

“街角小品要的不是高大上,要用本土的东西。一来省钱,二来接地气,村民容易接受。”“人改变了环境,环境改变了人。街角小品最关键的一点,是建出了好民风,改变了乡村的陈规陋习。”孙朝厅说,在不断修建街角小品的过程中,老百姓从最初的“不支持”到现在“抢着干”,这是对更美环境的自发追求,同时激发了党员干部的干事热情。

“把这边的树枝、垃圾再分分,那边的树叶全都清理干净。”一大早,塘里村支委孙荣怀便和十几个党员代表清理起了村里的边边角角,从生态停车场到孙权文化园,从村口到街巷之间,党员代表的身影随处可见,“在即将举行的美丽乡村现场会,我们要充分展现出塘里的文化、文明底蕴,把街角小品、垃圾分类以及村容村貌的成果摆在大众眼前。”

顺着党群中心走进街巷,街角两边的朝阳花开的灿烂之余,墙壁上的诗歌配上各色搭配,正可谓是“塘里流光方入梦,乡情小巷已成诗。”这个刚建设完成不久的塘里诗社正用它自己独特的“发声”叙述着塘里的诗情画意,走在塘里老青石板铺就的巷道,七拐八弯,它可以静悄悄地延伸到一个神秘拐角处,也可以听着哪处屋里的浅言轻笑驻足停留。这里有塘里诗社、塘里诗巷、女青年摄影创作基地...一个个文艺又有诗意的基地陆陆续续来到塘里扎根,文化的气息就像陈年酿造的酒,越来越香。

塘里村从一个不显眼的小村到现在百姓的“精神家园”,其中不仅是塘里村党支部书记孙朝厅的劳苦用心,还有所有党员代表、干部齐心协力的成果。在建设前期,塘里村用“五共六区”网络工作法,将网格党建贯穿全村的工作开展,把全村分蓝、黄、红紫、绿、粉六个区块,分别由五位支委和村主任担任片长,带领四名党员,两名村民代表负责各区块内的农户结对和绿化、卫生等工作。党员联系户主,责任落实到位,发动全村干事热情,才有了今天秀美优雅的塘里村。

我家住塘里,邻里和睦文明“生根发芽”

“就在我家吃饭吧,趁着今天大太阳,还能在庭院里边唠嗑唠嗑。”拉住邻里吃饭的陈月兰,正招呼着邻里来家中吃饭,“如今村里的建设也越来越好了,村里人的生活环境和邻里素质氛围也在不断提高,和睦、文明的气息很浓厚。”陈月兰告诉记者,村变美,人的心情也会随之变化,从前村里边边角角的垃圾多,大家也觉得扔垃圾见怪不怪,如今村里的美化、绿化有创意又整洁,大家也养成了许多良好习惯,保护塘里这位“美姑娘”。

在塘里村,不难发现每家每户门前都挂了一个由村规村训开头的“评比”匾,右方的几个小框里可以插上“平安家庭”、“党员家庭”、“最美庭院”等小号挂牌,一来宣传村训村规,二来可以把评比的透明和公正体现到位。

“平安家庭、最美庭院这些是村民代表自己选拔出来的,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小挂牌,以家庭为单位,做好自身范围内的庭院整洁、垃圾分类到位和街角小品的维护,让大家都参与到我们的工作中来。”塘里村副书记孙荣说,争创“平安”、“洁美”家庭,做到卫生清洁环境美、物品整洁堆放整齐、花木茂密绿化美、才能让村民身心健康生活美,让家风家训家规贯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走过“家训馆”,“循规蹈矩”四个大字以及一幅幅生动的家训插画配以文字最先映入眼帘,不失传统礼仪文化的家训语句,令人印象深刻;穿过印有《孙氏家训》的庭院,里屋另有一番天地;行至书画中心,中西合璧相得益彰,阳光透过“书画中心”的玻璃窗洒在木质地板上,散发出阵阵醉人的文化韵味。

今望塘里,顾盼廊用它50米长的廊道“引开”了塘里村的文化线条,蜿蜿蜒蜒的线条到了一个又一个的“点”:有村里破烂的牛栏改造后的“牛栏咖啡馆”、有绿树青山环绕的“掌声工坊”、奶香扑鼻的牦牛奶体验馆还有散发了感性和文艺气息的塘里诗巷...这里的一切都用自己独特的“频率”连起了“文化塘里”、“文明塘里”的成就故事。

生活享“糖里”,美丽乡村擦出“文化经济”的火花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以及文化底蕴,塘里村走出了自己特有的“塘里经验”,通过建立文化礼堂群,“塘里文化”也渐渐被人所乐道。党员孙禄贤看着如今魅力四射的塘里村,再回忆几年前的村子,一番感激在心头。在他看来,几年前的塘里村还仅仅是一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村子。如今,文化产业渐渐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以文化反哺经济。这几年,村民纷纷开起了民宿、咖啡馆、牦牛奶体验馆、酒吧,当城里的来客沉醉于此地的山水中时,会欣喜地发现,这些点缀元素带来了别样的活泼生气。

从牛栏咖啡馆、简白民宿、私厨再到现在的牦牛奶体验馆、有间酒吧、阿吉禄茶馆,塘里总是能做到来一次就有一个新的收获,“以前,我们说可以看到牛栏改造成咖啡馆,闻到咖啡香,现在还有‘奶香’、‘酒香’、‘茶香’。”是啊,各种香气交织糅合在这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村庄,飘洒弥漫在每个街角小巷,顺着香味发现一个地方。

自年以来,塘里村在孙朝厅的带领下,深入挖掘,巧妙构思,布局全村,打造文化礼堂群,依托文化礼堂带来的独特魅力,塘里村开始从美丽村庄向美丽经济的转变。

作者:胡凯迪王家琦

编辑:汪寒

赞赏

长按







































白癜风论坛
著名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ngkangzx.com/ykyy/23086.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