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市方岩镇独松村的程秀娇,从小就被确诊为先天性脑瘫、肢体双重残疾,至今未婚。不幸的背后,是浓浓的亲情支撑她走到现在。程秀娇今年54岁,7年前,她的母亲去世,留下了她和腿有残疾的父亲,弟弟程振军和程振高便挑起了照顾她后半辈子的责任。平时他们工作忙,她的衣食住行全由两位弟媳应春霞和应丽洁轮流照顾。
她的“话”只有弟媳能听懂
近天,记者找到应春霞和应丽洁时,她们正准备给程秀娇洗澡。应丽洁说,姑姑虽然残疾,但思路很清楚。洗澡时,程秀娇脸露笑容,嘴里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应春霞说,那是姐姐的“抗议声”,她有点难为情,不愿两人帮忙。姑姑虽然脑瘫无法与人正常交流,但让家人欣慰的是,她能听懂别人的话,而她说的“话”却只有自己和应丽洁才能听懂。
“其实我们和姑姑接触时间长了,从她的表情和发声的语速来判断她想表达的意思。比如,给她送的饭没有吃完,就要问她是不是想吃别的?她点头,用手画着大圆圈,那是她想吃肉麦饼了;用手画着小圆圈,那是她想吃包子了。给她送的饭如果剩很多,那就得问她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她指着肚子,那就说明肚子疼。如果她不想说话,问她也不理你,那多半是感冒了。她要是向门口张望,含含糊糊地说了一大堆,那是她想到外面透透气了。”应丽洁说。
每隔三天,她们就会为她打扫一次房间
细细打量程秀娇住的房屋,虽然是老房子却干净整洁。应丽洁说,姑姑不会说话,却看得懂电视。她们不在的时候,姑姑就会看电视。每隔三天,她们就会打扫一次房间。
为了方便照顾姑姑,应春霞和应丽洁常年在家。应春霞在村里找了份活,而应丽洁找了份能拿到家干的手工活。这样遇到姑姑有个“头痛脑热”或杂七杂八的事,两人能有个商量。
开饭前必须先给姑姑送去
应丽洁说,姑姑最喜欢吃面食,饺子便是其中之一。因此,家中隔三岔五会做一顿面食,比如包子、馒头、手工面、肉麦饼等。其实,这是她和嫂子“共同的食谱”。每次轮到照顾姑姑的家庭,都会提前规划“共同食谱”。两人交接的时候,也会告诉对方一天前刚吃过哪种面食,接下来可以做哪种面食。
不仅是在食谱上精心安排,就连吃饭两家也有一个规矩。“饭菜做好没动筷子前,必须先给姑姑送去,不能等大家吃完了再送。”住在程秀娇附近的一位村民介绍,应丽洁和应春霞家都有条不成文的规矩,轮到照顾程秀娇的家庭做好饭菜,在动筷之前必须给程秀娇先送饭菜,看她吃饭后才能回自家吃饭。吃完饭就要返回老屋看她是否吃完了饭,有没有什么异常情况。妯娌俩从没觉得程秀娇是累赘,也不怕麻烦,更不怕辛苦。尽管7年过去了,但她们对程秀娇的爱丝毫没有减少。
应丽洁和应春霞的孩子也非常孝顺姑妈。应丽洁的儿子程跃在城区工作,每逢节假日回家,踏进家门放下随身物品,就去探望姑妈。应春霞的女儿程凤已经出嫁,可回娘家时去探望姑妈是她的“必修课”,儿子程龙则记得姑妈喜欢吃的食物,总会带回一些给她吃。
作者:王偲华
来源:金华新闻网
领导说了!你点一个
小编的工资就涨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