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余载
弹指一挥间
无怨无悔
站好最后一班岗
——记人民小学退休教师
周德兵教师、李笑眉教师
我要离开——
离开教育这班岗
几十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
站了一辈子的讲台
始终姿势不变
就如士兵一样
壹
周德兵老师
人民小学后勤工作人员
年12月参加工作
教龄34年
无怨无悔站好最后一班岗
下午四点,学生托管课开始了。总会有一个特定时刻,教室的前门轻轻被推开,周老师捧着文件夹探进来,微笑着轻声问:“几个?”得到回答之后,轻轻掩上门,走向下一个教室。这是周老师负责的晚间托管点名工作。从一(1)班点到六(8)班,从一楼西边的教室走向四楼东边的教室,周老师的步履遍布整座教学楼,这是周老师站的最后一班岗。
木工活样样精通
周老师几乎是一位全能木工师傅,这对我们这些新人民教师来说不亚于是一条重大新闻。木头是八九十年代的主打产品,那时候学生的课桌椅子讲台清一色都是木质材料。不知什么时候起,周老师成了老校区的专业修理工。班牌歪了,梯子掉档了,椅子咯吱作响了,只要一经传唤,周老师背起小工具箱,用沙哑响亮的声音询问:“哪张是要修理的?”伸手接过椅子,找块合适的垫脚,那双红肿粗大的手指灵巧有力地敲打着……像曹操一样说到就到,以令人惊讶的速度舒展你紧锁的双眉。周老师的服务又与普通木工有所不同,当你带着缺胳膊少腿的木头家伙前去求救的时候,他顺手接过,另外一只手已把一件扎扎实实的椅子递给你了。随即,他转身钻入周围一批待修的椅子中,每修完一处,周老师微笑着再次检查,眼神明亮专注,敲敲打打中又一件完美无缺的艺术品诞生了。
修理这块领域,周老师几乎无师自通。在物质条件比较贫乏的年代,在“阿里”“快递”这些高科技事物插着翅膀于蓝天翱翔之时,人们对自己屋里的家什总是赋予深情的,破了修,坏了补,怎么舍得遗弃。周老师就成了大忙人,教师宿舍楼的桌椅床柜,学校食堂的灶台锅炉,只要一经他捣鼓,就会“满血复活”。就这样,风里来雨里去,周老师总是在最需要的时候出现,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作为一名后勤工作人员,很长一段时间内周老师负责着学校的食堂管理工作。年,园丁校区二期建设工程即将启动,正是用人之际。周老师毫无怨言,全盘接受学校的安排,从食堂转战到工程建设筹备。这是全新的挑战,工作复杂不说,各部门之间需要联络沟通,有时一个部门一天需要跑好几趟。
今年10月,周老师就正式退休了,学校领导为工程停滞犯难时,周老师笑着说:“我孙子在这儿上学,每天上下学接送后,我还有地儿去,我还是再干一段时间吧。”认识周老师的日子里,他从未有过夸夸其谈,只把目标深藏心底,用行动默默耕耘,全部的心行都在践行一句话:凡事都要善始善终,我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一定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园丁校区二期建设工程
贰
李笑眉老师
年毕业于金华师范,先后任教于中山小学、雅湖小学,年调动至人民小学任教。在这片广阔的教育天地里,李老师整整耕耘了36个春秋。
即使明天退休,也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12月21日早晨,人民小学园丁校区体艺楼门前。“老师早上好!”“同学早上好!”在门口值班的李笑眉老师迎接着来到校园的第一个学生和最后一个学生。在别人看来,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上学场景,但对于李老师来说,却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这是李老师从教生涯的最后一班岗。
每日早晨七点,薄薄晨雾还未散去,校园的大门还未开启,李老师便已来到实物室,打开电子测温仪,准备为进入校园的每一个孩子测量体温,从第一个进入校园的孩子到最后一个,李老师一共迎接了个,这样的工作一直会持续到退休那一天。
学生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年9月,师范学校毕业的李老师带着满腔热情来到了坐落于美丽的五指岩脚下的中山小学,开启了教育生涯的第一站。也许是家庭条件贫困,也许是父母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山里的孩子总是缺少学习用品。铁质的铅笔盒里除了铅笔、橡皮这些常用的文具,数学学科必备的三角板便成了不可多得的奢侈品。望着孩子们作业本中圆润的角、带波纹的直线,李老师心疼了,掏出自己微薄的工资,为孩子们添置了一副又一副三角板。在李老师心里,学生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倾囊的除了自己专业的数学知识,还有每月捉襟见肘的工资。孩子们从1、2、3一步一步地走进了数学天地,从点、线、面一步一步认识了数学王国。
挨个家访是每个学期的必修课,李老师与同事们走在泥泞蜿蜒的路上,房子透出来的灯光照亮了小路,灯光下雨丝如线,静谧、美好。李老师的手提袋里沉甸甸的,巴掌大的五指岩生姜,四五个山地番薯。对于村民们来说,这是他们献给敬爱的李老师最好的礼物,是山的味道。
我们的科学课是数学老师教的
中师生的专业定位是模糊的,学校有专门的教材却没有专业对口的科任老师。学校里教务处排课便根据学科之间微妙的联系,语文老师同时任教品德、音乐等学科,数学老师则兼任科学这样的理科。年秋,已在人民小学任教多年的李老师任教了一个班的数学,同时兼任五(1)、五(2)、五(3)三个班的科学,以一个班每周三节科学课计算,李老师几乎是专职科任教师了。总是看到李老师气喘吁吁地爬上楼来,下课匆匆忙忙地收拾铁架台、玻璃器皿赶到下一个班。李老师的科学课上得扎扎实实,“上弦月”、“下弦月”、“满月”、“新月”这些月相讲得清清楚楚。我很好奇,科学这门学科知识晦涩难懂,李老师是如何在数学与科学之间打通任督二脉的。她说,哪有什么窍门,不过是白天上课,夜晚挑灯研究。就这样,李老师用最笨的办法,不断翻阅带着墨香的课本,为一颗颗懵懂的心脏注入新鲜的血液与琼浆。
写在文末:
在平凡的基层教育岗位上,有许许多多像周德兵老师和李笑眉老师这样安心执守、默默耕耘的老师。他们的身上既没有耀眼的光环,也没有傲人的高功,有的只是一名人民教师应有的本分,教书育人,善始善终。
采访李笑眉老师的那天适逢下雪,雪花蹁跹,晶莹璀璨,有种缓缓的、类似于时间停滞的疏离感。校园周遭尽是孩子们兴奋的尖叫与呐喊,我与李老师坐在音乐教室进行短暂的交谈。与李老师告别回教室的路上,我打开准备记录的笔记本,上面只有短短九个字:
我只是做好自己的事。
几十年始终姿势不变坚守在岗
任它冬去春来、花开叶落
真诚地祝福退休老师们
家庭更加幸福美满
退休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来源丨人民小学应莉应向宁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