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木殿始建于大明天启二年(年),庙貌较小,雍正七年(年)扩建为二进规模的胡公大殿,为浦江东乡名胜古迹之一,与永康方岩齐名。解放后,庙貌尚存,经过年和年修葺,内外面貌焕然一新,恢复了古建筑群体的风貌,殿内佛像、楹联、壁画艺术上都有可观之处。桐木殿戏台的石柱上有两句楹联,“桐琴音美奏仙乐,木铎声宏警世人”,戏台屏风上方有“观古鉴今”的匾额,这是当地老百姓为纪念胡公而建。
在距离桐木殿不远处,勇进村还有多处古厅堂廿四间头话勤俭
廿四间头系村内一幢三进的厅堂,名善详堂。善详,谓详加审察。语出《孔子家语·弟子行》:“孔子曰:‘欲能则学,欲知则问,欲善则详,欲给则豫。’”《宋书·武帝纪上》:“此宜善详之,云何卒尔便答!”善详堂,建于光绪丙午年(公元年),由门樘、堂楼、边房、天井等组成,以前整幢建筑楼上东南西北可互通,内有精美的壁画、雕刻,所用木柱、横梁颇有讲究,至今保存完好。善详堂在村民眼里也称勤俭堂,不是一气呵成就造起来的,据说当时村里兄弟三人勤俭持家,德及乡里,日积月累,前后花了十余年的时间,为后代留下了古色古香的遗产。
十三间头话孝义
勇进村内目前有保存完好的十三间头古建筑2处,一处名为新屋来,一处名为二份头,新屋来系太公朱真圆建造,下有5个儿子,二份头系太公朱宗镜建造,造好后分给学生、学祥俩儿子,故得名二份头。朱氏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夫妻相敬如宾,兄弟相敬如宾,尤其是婆媳关系融洽,颇受村民称赞,以前五代同居,生活在十三间头的院子里,子孙学业有成、勤俭持家,共同构建了一个和谐家庭和好家风、好家训。朱氏乐善好施,造福桑梓,以前马墅到黄宅、黄宅古城到县城,经过智勇何村有个破旧的凉亭,是人们歇脚避雨的地方,在一次大风大雨中不幸倒塌,朱宗镜得知后,捐资在原址修建了凉亭,砌了石凳、石拱门,惠及乡邻,为弘扬善举,后人曾立碑纪念。
两居头里话卷烟
上世纪40年代,一个名为毛有发(谐音)的人在村里租了一处两层的五间房子及院子,用于生产加工卷烟,共有工人五名,中间为厨房,后半间摆放碗柜,楼上有个隔间,里面放着架子,堆着整捆的烟叶。烟叶加工卷纸后,出来的半成品有米把长,一些残次的卷烟没有经机器切断就堆放在门口,当时的包装品牌是“老刀牌”,村里不少老人去捡来抽,好奇的孩子也去拿来玩。年,卷烟加工厂迁移到钟村,加工了两三年后再迁移到杭州。根据村民的口述,此地应该是杭州利群卷烟厂最早的加工场地遗址之一。
赞一个再走吧↓↓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