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去历史的烟云,爷爷的音容笑貌总在心里
如果不是有人介绍,在八婺乡间你很容易遇见这样的普通老农:瘦瘦高高的个子,精神矍铄,一开口地道的永康话且中气十足。但是细看之下,他脚上的运动鞋,他最爱戴的旅行帽,还有不时脱口而出的惊叹词“哇”,还是泄露了一些多年“留洋”的痕迹。
永康农民美国创业30年
78岁的胡兴中祖籍永康市清溪镇山西村,是国民党元老胡逸民先生的孙子。胡兴中的父亲胡知原是著名的飞将军,官至国民党空军参谋长,退休后从台湾移居美国。年胡逸民托人把在永康务农的胡兴中移居香港,年胡兴中应父母要求,全家移民美国加州。
胡兴中刚到美国并不一帆风顺,那时他虽然取得了美国公民资格,但因只有初小文化,人到中年很难精通英文。为了养家他做过印刷工人也当过厨师,凭着华人吃苦耐劳的精神,他先后在加州开了4家餐馆和一家小印刷厂。
身在海外,心系故园———胡兴中时刻记挂着祖国和家乡,他开的餐厅全部都以永康地名命名。当年第一家餐厅是从美国人手里买过来的,用的是英文名。但从第二家餐厅开始,胡兴中就全部改用中文名:“新永康海鲜酒家”“丽州海鲜酒家”“五峰海鲜酒家”,这些源自永康地名的餐馆陆续出现在旧金山街头,每逢遇到来自浙江的老乡到餐厅用餐,胡兴中还会特别做几个永康肉麦饼招待客人。
胡兴中还热情帮助初到美国的中国人,不论谁有问题找到他,他都尽心尽力帮忙解决。“反正我家里空闲房间多,只要国人有机会来旧金山,都可以住在我家。”海外生活多年,中国人的热情好客丝毫没变,胡兴中多年置办的房产物业,经常成为旅美中国人的临时落脚点。
年近古稀迷上书法
十年前已年近古稀的胡兴中把家业交给子女打理,自己开始安享晚年。一次归国探亲他迷上了老乡俞兴邦的书法,并拜其为师把《俞兴邦楷书千字文》带回美国临摹学习。胡兴中每天持之以恒刻苦习字,每次打越洋电话也好,回永探亲也好,与俞兴邦聊得最多的话题就是写字。年胡兴中参加旧金山书法大赛,作品获湾区一等奖,并加入美国美洲亚洲艺术学会。
年11月,在胡兴中的力邀下,由美洲亚洲艺术学会、亚洲艺术学院联合主办的“俞兴邦、胡兴中师生书法联展”在三藩市旧金山一纪念馆展出,这是中国农民书法家首次到美国办书展,中外书法爱好者从各地结伴而来。亚洲艺术学院院长陈陀杰评价说:中国农民具有精湛的艺术造诣,无论是楷、草、隶、篆样样皆能,作品功力深厚,促进了中美两地文化交流。
“我现在退休了,身体和经济条件都还不错,有精力做些自己喜爱的事情。我愿当一名‘义工’,尽自己绵薄之力,让中国书画艺术这一璀璨的民族瑰宝在美国传承开花。”师生联袂三藩成功办展后,胡兴中对文化交流活动的劲头更足了:从美洲亚洲艺术学会的会员到理事再到董事,如今胡兴中已成为该学会的核心人物,旧金山艺荷书画院副院长、世界胡氏通谱驻美国联络处主任、中国国际艺术网艺术顾问……老人现在的身份已经不再是中餐馆的老板,他所有的头衔都和文化艺术有关。
就在记者采访期间,红色收藏第一人施永明也慕名前来拜访回国休假的胡兴中,两人对文化、艺术的同好激起了更多火花。担任中国红色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的施永明称胡兴中是“文化使者”,而胡兴中更对施永明多年收藏的数万件红色藏品惊叹不已,两人决定联合民间力量,在旧金山举办“中国红色藏品展览”,为促进中美文化交流推波助澜。胡兴中兴致勃勃地说:“每一次回国都有新发现,每一次返乡都有新收获,在永康可以找到自己创作的‘桃花源’。我的中国梦就是让中国书画在美国遍地开花,把中国红色文化在旧金山发扬光大。”
[金华新闻网方令航文吴涛图]
《永康乡村土货网》
讲述乡土人文,宣传绿色土特产
点击阅读原文
永康中学2本“活字典”的风采!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