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永康发布”一起玩耍
近日,记者在浙江德硕电器有限公司锤镐自动化专线生产区域看到,整条生产线运转非常流畅,精准的节拍让人赏心悦目。据介绍,这条生产线原来要19名员工,每天的产能为台左右。经过数字化改造,这条生产线上的员工数量降至12人,每天的产能达到台,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与德硕一样,博大、开源、闽立、大邦等4家电动工具企业的无刷角磨生产线、电刨生产线、转子生产线和割草机装配生产线的数字化改造也取得成功。龙头企业的“串联式”一企一线改造模式为整个电动工具行业的智能化改造提供了思路。
近日,我市探索“串联式”数字化改造模式、赋能五金产业制造提升被评定为全省最佳实践。目前,我市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互联网+制造业”为新手段,全面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转型。以智慧、透明、高效、集成生产方式为目标,我市开创性探索串联式“一企一线”分段改造模式。该模式先后在汽车零部件、保温杯(壶)、电动工具等4个行业17个试点企业中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跨越“试点陷阱”,探索出一条具有永康特色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
我市五金产业高度聚集,行业内生产技术具有很强共通性。不过,在生产工序上,企业之间都有着各自的优势和痛点。根据现状,我市积极整合行业力量,开创性推出“一企一线”改造模式,同时选取多家优质企业,针对性开展分段式改造,降低中小企业推进数字化改造成本,提升企业技改效率。同时,我市通过政府部门扶持引导、制造企业主动作为、智能制造专家组强力支撑、金融机构提供资金保障等手段,形成了风险共担机制,推动“一企一线”项目改造。
依托“一企一线”试点改造,我市进一步加快五金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构建了涵盖永武缙五金产业集群的互联网服务体系。同时,全面推广五金制造领域互联网平台应用,推进企业业务向平台迁移,并基于平台开展线上研发设计、金融服务、客户交互、供应链管理、产业链协同等业务。
▼往期精彩回顾▼永康外贸进出口总值已达亿元,远超全省增长幅度!看“永康制造”如何逆风出海→市市场监管局:抓好深化“放管服”改革第12届门博会网上展位开始申报!目前已家企业报名参展融媒记者:吕高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