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永康特产
永康医院
永康新闻
永康生活
永康房产
永康美景

吴昌硕六十后交友资料汇辑之二施石墨

寻常性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m.39.net/pf/a_4624562.html

年,甲辰,吴昌硕61岁

吴长邺《吴昌硕年谱简编》:

七月,施石墨病死殁苏州,先生为之料理后事,并以抚孤恤寡为己任。

归安施为章/吴昌硕刻印

信天居/吴昌硕题额

施石墨[清末],字振甫,吴兴(今湖州)菱湖人,乃吴昌硕夫人施酒(字季仙)之胞弟。工诗,诗风与吴昌硕相近,善书古籕文,兼工篆刻,得秦汉印意,两人因相同爱好及境遇,以兄弟相称,结为挚友。

(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网页)

施为[清],字石墨,归安(今浙江湖州)人,清末诸生。为吴昌硕妻弟,善书古籀文,兀傲自喜。工诗,幽愁以屈原自状,兼工篆刻,吸髓秦汉,不轻示人。

(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网页)

吴昌硕岳父施咸同所属的归安县菱湖镇(今南浔区菱湖镇)施氏,为当地书香门第。施氏均济堂在菱湖镇一处为东林弄,另一处为颐寿堂弄。颐寿堂弄的施氏均济堂,后改名鸿绪堂,坐北朝南,二进三开间二层楼房,东西厢房连接二楼,中有天井。北倚胜祖桥南堍街,临秀溪河。向西50余米为秀溪桥,单孔石拱桥,俗名务桥;向东50米为胜祖桥,木石结构桥。

清道光(约年),施咸同生于鸿绪堂(均济堂),名绶,字亦吾,善诗文。虽然没有功名,后来得到了候选从九品国学生的虚衔。同治六年()经友荐举,任安吉县幕僚。与安吉学人施旭臣、潘芝畦相识来往,继而认识家境窘困仍苦读的吴昌硕。施咸同读了他的诗稿,看了他的印存,十分赞赏其才华。当时,施咸同的堂弟施荣绶到安吉看望施咸同,也非常赏识吴昌硕。后施咸同毅然将三女施酒许配与他,由此,吴昌硕与菱湖结下不解之缘。

从同治十一年()至光绪十三年()间,吴昌硕经常到菱湖,会友访师,钻研书法诗文,孜孜不倦,在《缶庐诗》中有“昨日龙湖今虎阜”之句。他曾为叔岳施荣绶书联云:“秀溪桥(即俗称务桥)卧清韵水,均济堂承旧赐书”。鸿绪堂二进大厅正中悬挂堂名匾额,樑上高挂诰命木箱,放着施荣绶被任命为永康教谕的圣旨。厅堂东首木架上插着永康县教谕、肃静、回避等行牌。大厅正中悬挂着吴昌硕作的《南天竺巨石图》,两旁是杨岘书写的对联:“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西侧为书房,中壁挂着吴昌硕临摹《石鼓文》长屏条和手拓汉砖砚短屏条各一堂。

施咸同育有四女一子,其子施为(约—),初字振甫,后字石墨,能诗,擅书法,学识渊博,既无功名,只能充当塾师和幕僚。施为也引吴昌硕为知已,有时还尊称为先生。吴昌硕36岁时(年)在菱湖画了一本《墨梅图册》,上款为振甫六弟属画,此图册是现存已知最早的吴昌硕作品之一。吴昌硕与施石墨在鸿绪堂书房常切磋书艺。光绪十一年(),吴昌硕对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十七位亦师亦友作《怀人诗》以记,其中题施石墨为:“新诗题上四间楼,春蚓秋蛇墨气浮。狂草今朝留一席,任君涂抹满墙头”。光绪十三年()冬,吴昌硕闻施石墨至永康度岁,得来书,立刻从上海乘船赴菱湖,并作诗寄之。光绪十六年()重阳,吴昌硕偕凌病鹤、施石墨同登上海华秀堂假山,赋五律诗一首。十二月初三夜,与施石墨、屠朋在上海家中缶庐谈艺,作画助兴,并题五言长句。次年六月,他在上海收到施石墨寄来的小像,补画松树,并题以志念。光绪十八年()五月,吴昌硕集所藏砖砚十余方,拓为屏条4帖,分别题以跋语,寄赠施石墨。光绪三十年()七月,施石墨病殁,他闻之悲痛,亲赴苏州为之料理后事,并以抚孤恤寡为己任。吴昌硕与施石墨知交30余年,感情深厚。

(李滨《吴昌硕与菱湖的“交集”》)

四十岁以后,吴昌硕的刻印已进入成熟时期,他的乱头粗服、不假修饰、老辣挺劲、浑朴苍茫的风格,已经树立起来。他自己说他学的是汉印和封泥。的确,把汉印和封泥学到手的程度,在他以前,没有一个人能够超过他的。他所作不但貌似汉印和封泥,最重要的是神似。他在这个时期所刻的印甚多。如为他的妻舅施石墨所刻的“归安施为章”等几方印,即是这一时期代表作的一部分。

(《钱君匋

吴昌硕刻印的代庖者》)

吴昌硕夫妇情深,伉俪故里向有密切交往,吴昌硕年轻时曾寓居菱湖镇施氏均济堂(改名鸿绪堂),并与菱湖文人施石墨,吴山(瘦绿),崔适,毕兆淇,吴云,沈秉成,杨岘,章绶衔等交往切磋诗书画印,亦师亦友,后在沪时更与菱湖籍名人杨信之,沈曾植,沈景修等人交往友好等。

注:

期间,他与南浔人张静江、庞莱臣、周梦坡、金西崖及朱五楼等相知相交。病逝后,葬于杭州塘栖超山宋梅旁,其夫人章氏、施氏合葬。弟子和友人私谥“贞逸先生”………

浙江湖州府归安县菱湖镇(今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施化,为当地书香门第,其先祖施义伦,字五金,宋参军。宋庆元元年()由今吴兴区埭溪镇上强村前埠迁居菱湖。其后裔施风仪,字秀范,清康熙三十五年()举人。施观保,字渭溰,号白云,清康熙五十九年()举人,职广西容县知县。为人重然诺,性孝友,好读书,尤究心理学。著《厘韻》三百卷。施荣绥,字紫佩,清光绪二年()岁贡,职永康教谕。归里后,于宣统间(-)我称(疑误,编者注)东林小学;年8月,政为公立龙湖区立东区初级小学,任校长:年政名菱湖第三初小,校长卸任:该校至年11月,日军占领湖城西停办。

(施酒故里昌硕文化研究会美篇《安吉吴昌硕与夫人菱湖施酒两地走亲交流》)

吴昌硕篆书施石墨句七言联:

食酒有量醉捉月,饮饭无才饥看天(年)

钟馗图轴(赠施石墨)浙江省博物馆藏

钟馗是吴昌硕人物画中最重要的题材。浙江省博物馆藏有钟馗图两件。其一绘于光绪十九年(),时年49岁,自跋云:“美须如公,三百六十酒场中,何处不相逢,头上乌纱,赐自天家,多少人看,多少夸,好文章换来人前摇摆,却不费一钱买。”

(英杰”俯首甘为牛的博客”《难得一见的吴昌硕精品》)

吴昌硕致施石墨信札

纸本立轴(三挖)

识文:

石墨老弟如晤,接手示得悉侍祉纳福,承惠食物三种,皮梁五条,谢谢。俊仓差已销,往宜荆查铺税药牙,又复奉部电中止。谋事未有,徒仗老面皮求人而已。江苏情形日难一日,厘金归之赫君,挂名差使以及一切会办自道台以下一概裁撤。若上司令我自择,亦无可指名。抚台到苏半载有余,俊未尝得一见,藩台仅见二次,耳聋如木鸡,不见亦大妙也。令姨鼻脉可怕之至,现虽稍好,深恐。

题跋:

1.缶庐先生留遗简札尚多,钱君立辛得其两纸,乃致施石墨先生者,亦珍弆之。石墨先生名为先师之妻弟……辛未(年)九月,沙孟海读竟记,年九十有二。钤印:沙孟海(朱)

2.缶庐致石墨函,余藏有多通,此虽残简,颇有可观,盖其时缶翁之窘状可掬也。壬申(年)四月,钱君匋八十七记。钤印:午斋(朱白)

签条:吴昌硕书简真迹轴。钱君匋、沙孟海题跋,壬申(年)初冬重装写签。钤印:兄甫藏印(朱)

鉴藏印:兄甫藏印(朱,二次)兄甫审定(白)

跋者简介:

1.沙孟海(~),原名文若,别名石荒、沙邨、决明,浙江鄞县人。曾任西泠印社社长、中国书协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等职。二十世纪书法大师。

2.钱君匋(~),号豫堂,又号午斋、抱华精舍主人,浙江桐乡人。工书画、篆刻、书籍装帧、音乐。曾任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上海市文联委员、中国美协常务理事、西泠印社副社长。

吴昌硕致洪尔振有关次子吴涵及举荐妻舅施石墨的信札

鹭公阁下:读惠诗,荒率离奇,未敢即和,只录自詺小照和曲师反正体一首,乞公暇时一寓目。弟入秋以来病热,闭目习静而已。涵儿禀来,知其差将裁归湖北,又多一重心事耳。复请道安,弟制俊卿顿首。再恳者,舍亲施石墨茂才,欲求充尊署一席,寒士求一饱之苦衷耳,缶不忍违其意,特写一言,倘蒙录用,祈即示悉。两隐。信笺一通二页

说明:洪尔振上款,由其家属友情提供。

吴昌硕在信中谈及诗歌酬唱及自己的身体状况。自入秋后,吴昌硕每日“闭目习静”;次子吴涵游宦于湖北,吴氏又多一重心事。及至年,吴昌硕以年老催之再三,吴涵方还沪上。

另,吴昌硕亦希望洪氏能够为施石墨提供一份差事。

(编者注:吴涵生于年,“年廿八游宦江西,前后凡九载”,此函言及入秋,则可推知当书于年。)

吴昌硕行书自作诗

诗文:晓钟催行人,出郭犯霜气。邨野鸡既鸣,湖壖鸟酣睡。蒲帆筛细风,江色近人媚。游兴莽寥阔,不饮亦心醉。山脚移穹嶐,船头转苍翠。乘舆恣远眺,得意如纵辔。鸡犬几人家,突兀峯前坠。岭表一关开,闻说始明季。同游熟掌故,数典听各异。枫树俨屏嶂,石势斗风致。言登宛转桥,细领荒寒味。落叶翻芒鞵,清泉沁尘思。人影钵盂旁(钵盂泉畔石壁上凿“人影”二篆字),苔发石作臂。古篆不留名,伊谁善罕譬。晴天开一线,拾级岂容二。短墖青厓颓,古洞白云沸。万象莫能状,转眼若逃避。天籁时一闻,岩花香扑鼻。诗境探奇幻,人似仙行地。吹笙王子晋,遇之傥无意。(天平山看枫和瘦羊博士。)

把卷浮生见,灭镫行役休。雨昏眠爱魇,诗瘦坐鸣秋。落木河之涘,重阳廔上头。凉风吹断雁,愁思满苏州。(重九。)

点点雨飘暮,荒荒云过山。媚人花荡漾,迷鬼竹斑斓。大道悲无仰,微官信有闲。商量加旧学,何日子之还。(寄汪符生。)

寒色一以碧,禅房寂莫游。野僧黄短短,晴磬古悠悠。道气梅花下,萍踪沧海头。华亭鹤无侣,几日为君留。(章次柯明经要游湛然闇同作。)

窗外雨如镞,骤凉生葛衣。满庭蕉叶大,入坐草虫飞。兴赖残书遣,秋迟一雁稀。虚舟何处着,江海愿同归。(铁老庽斋坐雨,曾为题虚舟图。)

北寺墖高云上撑,荡胸云气接沧溟。下当头月水浮槛,续万古愁风雨铃。人静四闻天籁奏,乌啼一唤野烟醒。南征诸将安危繋,来傍明河望晓星。(夜登北寺墖,诸误作诗。)

问津黑水三千里,看竹穷檐十万竿。书到秋声传纸上,酒醒名士隔云端。至情老去还依母,频岁饥来转谢官。料得关河霜雪蚤,芦帘土锉对清寒。(得天津杨香吟孝廉书却寄。)

三百里程争一日,望亭亭野接丹阳。云沉水国天何远,秋入芦花气乍凉。失路几惊穷鸟叹,踏车休笑老牛僵。河鱼香稻纷纷饱,输尔南归雁数行。(丹阳道中)。

当年旧物仍我家,青青者芜黄鞠华。屈强亦有古梅树,空山白云撑杈枒。东邻种竹覆我墙,兄弟读书就作房。闭门屡月断人迹,莓苔一径通秋光。荒鸡啼上芜青亭,了无人在秋月明。山城静趣儿不得,除却天籁唯打更。(育儿安吉书来,偁说芜园景况,成七字三首。)

茆堂山雨不胜寒,邻竹新添又几竿。况是主人寻不见,秋来谁更打门看。(题画。)

款识:石墨老弟索书旧作,即请正是,乙酉冬十二月,仓硕吴俊未是草。(年)

天平山诗趾误作岂,湛然闇诗根误作踪。初八日,苦铁又记。

钤印:仓硕(朱)吴俊之印(白)

(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网页)

十一

吴昌硕行书致施为札

石墨老弟台鉴:别后缶以服药无灵,辞去差使,回苏养病,现寓大石头巷。请针科十余次,而胀不消,痛不止,起居饮食需人。闻常熟有医家,于前月杪偕令姊、苏儿同去,昨日回。读手书,得悉种切。如有机缘,无不极力。惟缶现不作台上人,向之上衙门而相与点头者,久不见面;向之欲叨光缶书、画、篆刻、题咏者,知缶手不能动,心不能用,亦到门不降舆也。老弟如打听得何馆可谋,速付缶一信,必为转辗。

(普维网)

十二

吴昌硕年作篆书《信天居》镜心水墨纸本

《吴昌硕匾额书法集》,第6页,西泠印社出版社,年。

信天居。古人“背方州,抱员天”即谚语所谓靠天吃饭之意。石墨道人以信天二字名其室,其到功深,于此可见。乙未五月,吴俊卿。

吴俊卿印、仓石、破荷亭

(同古堂《“碑帖分野”浅谈》)

END

编辑:李志坚

审稿:郑小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ngkangzx.com/yktc/27502.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