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永康特产
永康医院
永康新闻
永康生活
永康房产
永康美景

永康地名中的清廉故事03三板桥

点击上面蓝字,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三板桥

永康倪宅溪,别名三板桥溪、水碓溪,清康熙《永康县志》称大铜川溪。发源于花街镇锦绣村山南自然村潘里坑,南流至下王、尚裘、油坑、双溪、倪宅、下宅方、华村,至前新屋附近入永康江,全长18公里,以流域内倪宅村取名。

清澈的倪宅溪欢快地从倪宅村村前畈潺潺而过,溪上有一古老的单孔石拱桥,与原国道相距一百七八十米,叫三板桥。该桥建造于明代,全桥紫红长条石砌就,长12米,宽2.8米,高3.5米,孔净宽7.2米,拱券呈半圆形,条石纵连分节并列砌筑,东西贯通金华府通往台、处、温的驿道。如今,桥端长藤古蔓肆意攀爬悬挂,桥旁垂柳绿影婆娑,小桥流水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三板桥)

三板桥又名孝子桥,原名叫铜川桥、六保桥。明正德二年(),倪宅村倪氏第八世永琦公病卒,长子倪大海在桥头铜锣山(后称孝子坟山)结庐而居,为父守孝6年,三板桥桥名的来历要从倪大海说起。

一日,倪大海闲坐桥边,忽闻花街方向传来鸣锣开道声,原来是金华知府刘临到永康巡案来了。眼见大队人马将至,大海忙跪在桥边施礼,静待府太爷通过。殊不知,大海在外守孝多年,早已长发披肩,须长尺余,兵丁以为是疯子拦路,连忙报与府太爷。府太爷坐在轿中不假思索,即下令兵丁将倪大海打了三大板。

(孝子门塘)

府太爷虽然下令打了“疯子”三大板,但马上就认识到自己大意了,怀疑可能做错了什么。当一队人马踏上大路山小东塘岸时,府太爷远远回望,只见“疯子”仍跪于桥头,久久未起,府太爷感觉不对。

府太爷办完案事,打道回府返经铜川桥时,倪大海依旧施跪拜礼。府太爷见状断定自己做错了,连忙下轿扶起大海询问,方知大海是在此守孝多年的孝子。

府太爷刘临愧疚万分,自己草率行事,错打孝子大海三大板,实属有过。当朝正在弘扬“礼治”,教化子民要“守制”,而自己身为朝廷命官,不辨真假乱作为,也该处罚。于是,府太爷当即命令兵丁打了自己三大板,并改授此桥为“三板桥”,以作警示。

(倪宅村街角小品)

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府太爷回衙后,即行文书到永康县衙了解倪大海的情况。当得知倪大海替父吮疮,亲尝汤药等孝行后,于明正德九年()亲临永康旌其门曰“孝行之门”,并上奏朝廷旌表。明嘉靖十五年(),朝廷为表彰倪大海孝行,特敕建立孝子牌坊。

孝子牌坊在今倪宅村尚明堂古街中心北侧,仿木式雕花斗拱,飞禽走兽栩栩如生,坊正中刻“圣旨”二字,字体缕空,前后通透,非常精致。牌坊后面是孝子门厅,对面是孝子门塘,流水汩汩,清澈幽深。

(亲尝汤药墙画)

三板桥,历经风雨,屡损屡建,仍屹然长存,除其精湛的工艺外,还因为这是一座老百姓心里的桥,它不仅传承弘扬孝行美德,也一直警示为官者慎始如终、自省自勉。

故事整理:周跃忠

照片拍摄:周跃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ngkangzx.com/yktc/27403.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