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吕纯儿
摄/吕纯儿程同文
古村?往事知行合一
圣贤情怀
名扬天下
明弘治己未年,独松人程文德考取进士,后官至大理寺评事、四川按察使。
明嘉靖三年,独松人程文德受学于明代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先生,领“致良知”之旨。
嘉靖八年,独松人程文德获一甲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扬名天下。
清康熙年间,天下大旱,饥农聚众闹公堂。金华知府知情后上奏朝廷,拨银十万,然而省部县级级克扣,饥民无分。独松人程志德等四人状告贪官,反被关进监狱,几经周折案情昭雪,贪官被治。四人因此被百姓称为“永康四杰”。此故事被编为鼓词《赈饥会》,流传至今。
上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独松村涌现了程怡福、程浩儒、程义仁、程银生等一批革命者。
*硕果累累独松村
独松人程仁谟组织并率领本村及附近受压迫的农民开展游击战,由他领导的革命活动让当时的浙江省国民政府寝食不安。年7月,永康第一、第三游击中队以及缙云、仙居、义乌的一部分红军游击队改编为红十三军三团,程仁谟任团长。
上世纪90年代,时任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理事长、国家科技开发事业中心副理事长兼创业公司总经理等职的独松人程振登,与永康市政府联合助推永康建设中国科技五金城,深刻影响了永康的经济格局。
现任国家公安部政治部人事训练局副局长程人华,现任外交部一局处长程明等一批报效国家的学子,也生长于独松这片土地。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独松人创办的、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达百余家,新多集团、万嘉集团是其中的佼佼者……
翻开方岩镇独松村的历史,这个有多人口,走过多个春秋的村庄,俨然是一个人才的摇篮,一片践行“知行合一”、“良知”的热土。古往今来,这个四面环山的村子不仅孕育大儒、诗人、革命者,也养育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栋梁和大量“知行合一”、“良知”的实践者。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有多少从国家到民族,从经济发展到百姓冷暖的大小事件,与这片土地紧紧相依。
如今的独松村,虽然老房子已不多,但遗存的几幢已足够分量。“绳武堂”是独松最古老的房子,也是榜眼程文德出生和童年时期居住的房子。据宗谱记载,这是明朝初年定居独松的第一位太公程永延所建,已有多年历史。相传在这个院子里曾种有一棵松树,为此建村时取村名为“独松”。“总宪第”是明代进士程的宅第,历经岁月风雨,目前只剩下一座牌楼;明代榜眼程文德的宅第“尚书第”也残破不堪,但残留的建筑足可窥见当时的荣耀与显赫。
先贤已去,建筑已残败,关于他们的故事经光阴的发酵和岁月的洗礼愈加生动……
?往事?其壹?
”按察使诗人“程十峰
程銈(ji平声),字瑞卿,号十峰,明弘治己未年考取进士,官至四川按察使。
他精通律法,为百姓平冤无数;他是一位著名诗人,曾作《公署感怀》:簿牍劳神思,回回白昼夜。风檐展书倦,月色明苔荒。商意惊偏急,闲心笑亦忙。何如云外鸟,高下任翱翔。从诗中,我们似乎可以触摸诗人对案件的思考、在夜深之时的静寂与孤独,以及他对自由休闲生活的向往。
*独松村的好山好水,先贤早已用饱含深情的眼睛看得真切
正德庚午年,四川告急,程銈升为四川佥事,以文职出征。后分巡四川东部,降伏四大盗,以军功钦升一级。正德甲戌年,晋升为四川按察使,守备建昌。建昌北至大渡河,南及金沙江,是历史上孔明七擒六纵孟获之地。先后三年,当地兵威颇振。然而,他终觉“富贵无尽期,功名无尽意,适可事乃止”,于丁丑年挂冠回归故里,这一年,他49岁。
返乡后,他写下大量诗篇,其中对独松环村的十个山峰一一赋诗。可以想象,在某个清晨,诗人漫步登上村东的眠牛山,朝雾笼罩着十峰环抱的松川盆地,犹如茫茫水国之遥……独松村的好山好水,先贤早已用饱含深情的眼睛看得真切。
十峰先生无数次登高俯视独松村,除了看故乡风景,还在谋划一件事—————那就是独松村的水路系统。如今村中房前屋后依旧缓缓而行的流水,从十峰先生的谋划中起源,流淌了多年,如同一个老人在缓缓述说着一个不老的故事,一个大半生在外奔波的游子对故乡绵绵不绝的眷恋。
而程銈一生最精彩之作,不是他的诗篇,也不是村里的水路系统,而是他的儿子程文德。
?往事?其貳?
名扬天下”榜眼公“程文德
程文德,字舜敷,号松溪。村民们都亲切地称他为“榜眼公”。明嘉靖八年(年)春,程文德以一甲二名榜眼及第。因为他的文章写得有深度有见地,皇上十分欢喜,破例加封程文德已辞官的父亲为正四品中宪大夫,母亲赵氏为恭人。皇上宴请近臣时也点名要程文德参加。
然而,程文德并没有因为及第时受皇上喜欢而在仕途上走得一帆风顺。嘉靖十一年(年)冬,同榜探花、翰林院编修杨名上书弹劾吏部尚书汪鋐和道士邵元节等皇帝亲近之人而下狱。程文德受到牵连被遣入天牢。
*独松一角
几经起伏,程文德于嘉靖三十三年奉旨入西苑,随侍一直修道炼丹的嘉靖皇帝左右,专门写些供祈祷所用的青词。然而秉性耿直的程文德最不善奉迎讨好,因而所写的青词皇帝看不上眼。据《明史·儒林二·程文德传》记载,程文德“所撰青词,颇有所规讽,帝衔之”。
当时礼部尚书一职空缺,依资历推选,程文德应该是十拿九稳的,严嵩也想拉拢程文德,但受教于王阳明心学的“榜眼公”怎会与他同行!于是,严嵩向皇帝打小报告,嘉靖皇帝很不高兴。一年后,大臣们又推举程文德任南京吏部尚书,但是因“帝疑文德欲远己,命调南京工部右侍郎”(《明史·儒林二·程文德传》)。程文德原本有些厌倦在荒唐皇帝身边侍奉的日子,改任正合自己心意,于是向皇帝上书辞别,大意是:我将要离开了,希望陛下能永享清静和平之福。这本是很平常的告别话,但在嘉靖皇帝看来,却是字字暗藏讥讽、诅咒,即刻便翻脸,下了一道无情的圣旨:革职为民。
?往事?其叁?
”松溪先生“程文德
程文德的一生,不是在朝堂上,就是在书院中。和为官相比,程文德更为后人所称道的是他对教育的重视和影响。
在程文德被贬广州信宜期间,尽管当地经济文化极其落后,但他还是创办了岭表书院并担任主讲。在江西安福任知县期间,他又以原文庙旧址为院址,发动官民绅士,于嘉靖十五年(年)筹建当时规模宏大的儒学基地复古书院。此后,他还先后创办和主持了松溪、高明、龙岗、五峰、苍梧等多个书院的教育工作,培养了上千名学子。在他的门生中,有许多后来成为明朝的重要官员。
*山与独松;苍劲向上。
程文德任安福知县和南京国子监期间,曾先后两次回乡为父母服丧。服丧期间,程文德每日守在灵堂,手不离卷。四邻五乡的青年才俊得知程文德在家,纷纷赶来求学。程文德丢官失禄后,回家已囊中空空,生活陷入困境。他索性在方岩寿山聚徒讲学,著书教孙,三年不入城市,闭门谢客,深受学子敬仰。
嘉靖三十八年十一月廿八,程文德走完了他显赫、灿烂的一生。去世时只有一个孙子陪在身边,由于家贫无钱下葬。正如他在故里独松的“松溪书院”两壁手书的格言“人生可惜惟光阴”、“人生可贵唯无累,声色财气皆累也”所说的,他走得干干净净,了无牵挂。
然而,先生最珍贵的光阴里留下的东西,在时过5年之后,当时的总督胡宗宪给了他一个“句号”———“一代名儒”。万历年间,侍御史王好问说他“正言正色,学术无岙于儒臣;古道古心,行谊足称乎君子”。万历三年,明神宗又赐程文德谥号“文恭”,以表彰他的功绩。我想,这些评价和谥号,已可告慰“榜眼公”,但是“榜眼公”在他最珍贵的光阴里留下的东西,远不止“一代名儒”和“文恭”谥号。
?往事?其肆?
圣贤情怀的香火村民
程文德几十年间在书院传授的“知行合一”、“良知”、“致良知”等心学思想,在多年后依然跨越时空在一代代人中相传,深刻影响了他的子孙后代。
“知行合一”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命题。王阳明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知”和“行”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
*古村一瞥
王阳明认为,良知在人心,不但圣贤,虽常人亦无不如此,随你如何不能泯灭。迷失良心,是因为后天损害的结果。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的哲学思想,是他心学体系的核心。“致良知”是“心即理”与“知行合一”的进一步发展,是倡导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不可违背良知或良心。王阳明说,“良知即天理”,天理就是道德纲常伦理;“良知是至善”,至善是最美好最善良的极致;“良知是睿智”,指良知具备正确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良知是准则”,是判别是非善恶的准确原则;“良知即自觉”,是约束日常行为礼仪的自觉性。“致良知”是要人们去除其私欲障蔽,恢复和发扬良知,唤醒迷失在物欲及屈从在权威下的人,建立起心灵的法庭,净化人的思想,做一个干干净净的人。
年初,独松村程纪明夫妇做了一件令人颇感意外的事情。夫妻俩立下遗嘱:百年之后骨灰撒向大地。并召开家庭会议,宣读遗嘱,确定撒骨灰的执行人和见证人。此事还刊于报端,一时成为村民谈论的焦点。程纪明说:“现在有生态殡葬想法的人越来越多,可大多数人有想法没行动。懂得一件事,只有做了才算明白。说一套做一套是没有意义的。”
程纪明此话,与多年前在松溪书院讲学的“榜眼公”所讲的“知行合一”学说内容遥相呼应。这一不经意的呼应着实让人震惊,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巨大力量,经历多年传承仍经久不息。我想,这应该就是文化之脉。余秋雨说,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榜眼公”走得如此干净,却用时间证明了他的无限富有,他给予了他的子孙后代一个集体人格建成的强大引导,给了村庄一个圣贤的情怀。
?往事?其肆?
”文化的推动者。“如果说程文德是独松村文化的引导者,那么独松村一代代后人,就是该村文化的推动者和实践者。这其中,有些人和事是值得我们记录的。
土地革命斗争时期,程仁谟组织率领本村和附近村庄的受压迫农民闹革命。环视独松村的十峰以及绵延的山峦,我们似乎还能看到程仁谟带着农民藏匿于山上,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情景。而在他们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背后,正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改革开放之初,独松人程振登全力助推永康市建成中国科技五金城,带给永康五金产业一阵发展的春风。此后,永康五金产业如大旗临风,扬帆远航。退休教师程皇生、程庐屏等在整理村文化和宗谱时,曾与他多次联系。他在给侄儿程金龙的信中说:“我是很渺小的人,我为国家耗费了几十年的心血,我的一生是勤恳、奋斗的一生。现在老了,回想起来无怨无悔,这可能是我们的老祖宗、祖辈、父辈留下的基因吧。”程振登生于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先后在企业、国家科委、国务院工作。年以来,程振登先后担任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理事长,以及国家科技开发事业中心副理事长兼创业公司总经理等职。程振登走时最大的遗憾是没能回归故里,看一看他的祖辈、他的“孩子”———中国科技五金城、他的家乡。
?往事?其伍?
”化腐朽为神奇的集体实践。“独松村四面环山,仅在北面有一个缺口可看到邻村先盆。独松历来是穷山村,虽然四面环山,但没有茂密的森林,不能在山靠山,靠田只有几亩低产田,靠地都是贫瘠的山坡地。村民们上山下地终年辛苦在田间地头、山场,却种不出足够的粮食,一直流传着一句口头禅———“种田莫种地,种地跳不及”。然而,独松人却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独松村的山地上种上了柑橘,独松红橘声名远播。每年霜降到立冬期间,满山遍野红橘挂满枝头,大货车、小货车、手推车、人肩挑,大道小路上是络绎不绝的采橘人,整个小盆地车声、人声不断。独松人因地制宜,在原来贫瘠的山地上点满了诱人的橘灯,不仅照亮了村民们丰收的笑脸,也照亮了程仁谟那一代人的梦想。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更多村民走出家门,走出村庄,“打铜修锁补铜壶,钉秤打铁跑江湖”。当初打铜、修锁、补铜壶、钉秤、打铁、跑江湖的村民,如今都已成为“五金之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不完全统计,剔除家庭式作坊,目前独松人创办的企业已达多家。他们当中一大批先行者已成为行业领头羊。新多集团集研发、设计、制造、投资、物流、进出口贸易于一体,主导产品为6大系列、60多种款式、余种规格的钢质防盗安全门、钢木防盗安全门、仿铜工艺门、钢质防火门、钢木质防火门、钢质进户门、实木室内门。自主研发并荣获国家级专利的达58项,其产品产销量、开发更新数和自营出口量均居国内门类行业领先地位,被众多海内外知名客商和遍及全球的亿万用户誉为闪烁在中国科技五金城的一颗璀璨明珠。
程振登在中国科技五金城创建之初,与永康市政府一起描绘了“让永康五金走向世界,让世界五金汇集永康”的蓝图。如今,这个蓝图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贵州代表团讨论时说,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王阳明曾在贵州参学悟道,贵州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有独特优势,希望继续深入探索、深入挖掘,创造出新的经验。现在重温圣贤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良知”、“致良知”心学思想,依然发人深省。然而,独松人已先行了多年。
欢迎:
1.点右上角,然后
2.点右上角,然后→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