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蓝字“永康发布”一起玩耍
唐先镇上厅村垃圾分类小品日前,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公布了“年度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优胜县”名单,全省共有44个县(市、区)获得表彰,我市光荣上榜。这也是我市连续两年得到省农村生活垃圾工作优胜县的表彰。
“今年春节回家,村里的垃圾分类真的让我大开眼界。”俞晓斌是舟山镇山坞村人,常年在城区工作,平日很少回家,“现在村里给每家每户都发了三种类型的垃圾袋和垃圾桶,用于厨房、卫生间和可回收物的分类。在村里的公共场合也有三种垃圾桶,用于不同垃圾的分类投放。”
除此以外,每家每户的垃圾袋上都标有编号,每个编号都对应村里的一名党员。一旦在检查中发现村民有分类不合格的情况,就按照垃圾袋上的编号联系相应的党员,由党员对村民进行上门指导。“之前我们都进行了上门指导和集中培训,在文化礼堂粘贴了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经过这大半年的实践,现在基本上所有村民都能进行正确的垃圾分类,这也逐渐成为了大家的一种习惯。”山坞村村委会主任俞红方说。
在我市,山坞村并不是个例。去年,我市全域推进垃圾分类“三化”处理工作,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三化”处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了工作推进协调小组,制定了分类村验收标准、分级督考制度、党建+全域网格化管理等制度,见实效、可坚持、抓长期,探索了“四分四定”垃圾分类全域化模式,将“四个平台”基层治理体系触角延伸到村,整合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三支队伍及妇联、护村队的力量,实行“组团式管理、网格化服务”,实打实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截至年底,全市16个镇街区个行政村全部开展了垃圾分类工作,并通过年终交叉检查,垃圾分类集中收集处理率达到了%、分类合格村率94%、分类优秀村率30%。
去年以来,我市试点建设21个农村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绿色发展中心,改造提升太阳能堆肥房,并建立房长管理制,初步形成了垃圾分类的“永康模式”,涌现了不少先进做法和经验。
舟山镇“三个一”模式可以称为我市农村垃圾分类工作的“先行者”。所谓“三个一”,就是一座垃圾之家、一间资源兑换超市和一个分拣站。在“垃圾之家”设有3只不同颜色大垃圾桶,农户只需按颜色分类投放即可;通过“资源兑换超市”,开展有害垃圾有奖回收;“分拣站”主要用于开展二次分拣,细化分类项目归类、摆放,确保分类成效,严防前期分类后期混合。芝英镇推行的市场化保洁——源头分类——二次分拣——收集转运——终端处理“一条龙”服务模式,通过末位淘汰制、源头分类、与专业保洁公司合作,确保全镇每个村的垃圾分类更准确,工作更到位。
除此以外,还有唐先镇的“拒收断运、不讲情面、不厌其烦”法、经济开发区的“党员干部轮值制度”、花街镇对外来人员垃圾分类的“三管齐下”法,即村党支部抓总、党员联系到户、户管出租人员;城西新区垃圾分类的“积分神器”,对农户的源头分类情况智能记录,自动测量每日的减量情况……在垃圾分类工作上,各村、各镇“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村民从“不懂分类”转为“主动分类”,营造了垃圾分类争先恐后、你追我赶、良性互动的氛围。
今年,我市将继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通过构建一张垃圾分类处理全域网、深入完善一套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将垃圾分类工作从农村拓展到城区,做好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处理的无缝对接,加强分类考核工作,两网融合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永康循环绿色发展模式。
作者施夏琦
编辑颜元滔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