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记者从全省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推进会上了解到,永康市塘里村、园周村、金江龙村和小东陈村荣获“五星级文化礼堂”称号,塘里村支部书记孙朝厅被评为“最美文化礼堂人”。
塘里村
塘里村位于永康市东南部,距永康城区十公里,属低丘山陵地带。全村现有农户14户,人口余人,为三国东吴大帝孙权后裔聚地,建村于宋,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因村前有一口大塘,宛若砚池,故得名“塘里”。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助和指导下,近年来,塘里村农村文化礼堂建设风生水起,卓有成效。年,建成村文化活动中心,开启了文化礼堂建设1.0模式;年,创造性开展分布式文化礼堂建设,最大限度利用空间,拓展使用功能,打造文化礼堂“升级版”。按照“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功能定位,塘里以全域化打造为目标,深挖地域资源、历史传统和文化底蕴,精巧构思、处处用心,把原先脏乱差的犄角旮旯精心打造成一个个文化美景,顾盼廊、五谷墙、吴国太进香、牛栏咖啡、梦回三国等,将村里闲置的老房改造为古朴典雅的“三巷九院”,山水与人文融为一体。如今,该村已初步形成“文化礼堂在村中,村在文化礼堂中”的格局,打造出独具塘里特色的“文化礼堂群”。
移步换景、抬头是景、转身是画、处处是景,塘里尽显江南韵味。该村先后获得“永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永康市街角小品示范村”、“金华市文化示范村”、“金华市十佳文化礼堂”、“浙江省森林村庄”、“浙江省生态文化基地”、“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中国传统古村落”、“永康十大最美乡村”等荣誉称号。
园周村
园周村依托白云山黄帝铸鼎的传说和南溪江的人文景观、水域风光,园周村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文化资源。“离城市不远,离自然很近”,是其最大特点。经过提升,目前村文化礼堂包括周氏特祠、御史府、村文化中心三部分。
园周村把占地多平方米的周氏特祠维修改建为村文化礼堂,按照“精神家园”的目标定位,突出“五廊”、“两堂”等功能区块,并根据历史传统及典故通过各种载体体现园周村对祥和生活的追求,对美丽园周、生态园周的追求;在旧址上修建了监察御史府第,纪念明代先贤监察御史周琦,发掘历史文化,弘扬廉政文化;于年建成园周村文化中心,兼顾了办公室、展示厅、多功能厅、消控中心、休闲广场、便民服务中心、银行、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接待中心等诸多功能。
自文化礼堂建成以来,广泛开展各类知识讲座、技能培训、法律咨询、社会保障等便民服务活动,通过家风家训上墙、星级文明户评比、文明商户评选等载体推进乡风文明,文化和文明建设齐头并进。目前已开展道德讲座、政策宣讲、礼仪培训、文化活动等各种活动多场次,吸引社会各界参观者万多人次。
金江龙村
金江龙村文化礼堂以古老的梁十公祠为载体,该公祠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占地平方米,砖木结构,坐北朝南,三进二天井,两侧厢房,硬山二坡顶。大门后的宗祠戏台,建于清乾隆年间,长8米、宽6米,占地面积48平方米。重檐入角,角柱呈方形,马腿高浮雕,以历史人物故事为主题,台顶天花板彩绘。这个宗祠戏台于年重修,焕然一新。
金江龙文化礼堂按照标准化建设要求,设置礼堂、讲堂、文化长廊、文体活动场所等设施,其中文化长廊展示了村发展壮大的成长之路、村训家训、文体队伍、活动掠影、笑脸墙、善行义举榜、时事政治栏等板块内容。室外建有文体广场、绿地公园,让四季常绿、季季有花,秋有丹桂飘香,冬有蜡梅迎春。文化礼堂除满足日常各类文化活动需求外,还兼具会议培训、村务管理、居家养老等功能。
小东陈村
小东陈村位于城西新区东北部,国道沿线,距市区约3公里,城郊村交通极为便利。该村于年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于年评为“永康市美丽乡村精品村”,年被评为“永康市最美乡村”,年村党支部被金华市委组织部授予“四星基层党组织”称号。
文化礼堂位于小东陈村中心,占地㎡,可容纳多人。礼堂内配备了专业的的音响、灯光设施,设有中央空调,并安装了大屏幕彩屏,方便群众播放电影、音乐。礼堂外广场宽阔,可开展大型文娱体育活动。依托文化礼堂平台,小东陈的文化建设工作,走出了独特的品牌之路。
年,永康市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现场会精神,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积极推进业态创新,着力推动农村文化礼堂“建、管、用、育”一体化,取得积极的成效。通过承办一场会议、打造一个样本、推行一项活动,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出新出彩。
年,我市将继续围绕打造“文化地标,精神家园”的目标,大力加强内容、队伍和机制建设,提升已建农村文化礼堂管理水平,进一步扩大覆盖面,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生态廊道建设,新建67家文化礼堂,努力达到“半小时覆盖圈”,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文化礼堂建设成果。
领导说了!你点一个
小编的工资就涨
小V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