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
青山创新举措
永康制造产业在多年的转型发展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从今年1—4月规上工业销售产值看,有一半行业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涨幅最高的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汽车制造业,增速分别达到了29%、22%。
“十三五”期间,永康市经信局将紧紧围绕打造“全国乃至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全省振兴实体经济(传统产业改造)示范区的目标,落实好永康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作重点,咬定青山创新举措,努力加快发展步伐。
1抓好“四个回归”
推进“一十百千”
近年来,永康工业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稳中有进,在较大程度上得益于抓好“四个回归”:
主业回归
通过送政策、送信心、送服务,优化实体经济的发展环境,强化提升现代五金产业的要素保障等,促进企业“脱虚务实”。
"永商“回归
针对在外创业的10万“永商”,打好“亲情牌”、“创新牌”和“服务牌”,并创新建设全省首个县级多功能浙商回归创业创新中心,打造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产业总部”和“科创总部”。
好项目回归
发挥好永康的集群优势,把在外的企业总部、最好的项目、最好的生产线和科研院所迁回永康。
“陈亮文化”回归
弘扬“义利并举”的“陈亮文化”,鼓励打造“百年老字号”企业。
“一十百千”工程是永康市未来五年工业发展的主抓手。
“一”是指将众泰汽车培育成为年产值超亿元、税收超50亿元的一大龙头企业。
“十”是指五年内实施10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
“百”是指每年实施“机器换人”项目项。通过政策奖励、各种方式的典型示范的推广,引导企业采用先进生产设备、改进生产工艺,淘汰落后生产设备。
“千”是指“五大百亿产业”总产值力争突破亿元,其中年将力争突破1亿元。
2实施“流程再造”
持续发力“拆治”
永康是全省供给侧改革试点县(市)。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永康市全力做强做大“智造”产业,使产业、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永康市大力实施规上工业“流程再造”计划,借助打造省软件和信息服务创业基地、省级信息经济示范区、保温杯和防盗门行业省级分行业“机器换人”试点、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试点、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契机,努力实现“工艺再科学、流程再优化、设备再提升、集成再突破”。
为实现工业经济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永康坚持步步为营不退却、不达目的不罢休,持续打出“拆治”组合拳。
一是打好“拆违治危”整体战,纵深推进不留死角盲区,以大幅度的拆改,揭掉美丽永康的“牛皮癣”。年共处置低效企业48家,盘活用地亩。二是打好“五水共治”生态战,推进“工业治水”计划。
3化解“两链”风险
有效对接市场
为化解“两链”风险,永康市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两链”风险防范与化解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创新系列举措,降低企业杠杆,不断加大困难企业帮扶、“两链”风险防范化解力度。
一是有效加强不良资产处置。
二是不断破解担保链,成立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加快开展融资性担保业务,为优质企业、可帮扶企业和有意向银行提供破解担保链的全新选择。
三是进一步用活现有政策,强化应急周转金在资产处置阶段“过桥资金”的作用,帮助解决买授方资金筹集问题。
永康市为促进企业走股份制改造和上市之路,努力通过“一企一策”做好企业上市业务的支持办理、资产整合的税费优惠、申报过程的沟通协调等工作,并积极建立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库,将成长性好、科技含量好、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吸收进入资本市场培育梯队。
4强化“三强一育”
落实“三个到位”
在产业的加快发展中,永康市以“三强一制造”为抓手,全面推进五金产品“标准、质量、品牌”建设和“永康制造”名牌的发展战略,跳出同质低价竞争,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努力树立一个“以品质突围市场”的新标杆。
一是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创新研发投入;二是启动组建全国首个县域级标准化研究院,为行业掌握话语权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撑;加快制定“浙江制造”标准;三是努力提升永康区域品牌的影响力;四是通过成功开展十大“匠型企业”和十大“永康匠人”评选表彰活动,弘扬“工匠精神”,并启动“先进质量管理三年普及行动”,引导企业争创省政府质量奖、中国质量奖;五是加强服务平台建设。
近年来,永康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三个到位”营造强工扶企的良好氛围,厚植敢于冒险、宽容失败的创业创新文化,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竞相迸发。一是工业领域改革到位;二是工业政策调整到位:三是服务企业到位。
点击标题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中国制造浙江行动纲要发布
张金如:要抓好“一稳七创”七方面重点工作!
浙江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行动计划
30个减负红包,请收好!
20条减负降本措施,千万不能错过!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