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永康市方岩镇独松村村民程忠信担着一副锡担,高高兴兴地回到家中,这副锡担,是他从邻村上里叶村的朋友家里买来的。
程忠信说,打镴(锡)、补铜壶是最能体现永康传统小五金的行当,前几年,他收藏到一副铜壶担,但一直找不到锡担,现在终于收藏到了,特别开心。
民俗藏品已达多件
程忠信的“民俗博物馆”位于他家的四楼,约平方米。里面排列着4个柜架,上面放满了饭箩、栲栳、凉笼篮、铜壶等一些过去农家常见的旧东西,地上还摆着织布机、纺车等物件,每一件藏品都贴有红纸标签,用毛笔字注明名称。而像水车、花床这样的大家伙,则摆放在一、二楼。
程忠信,57岁,收藏这些“宝贝”已有十来年时间,粗略估计,他的家庭博物馆已有藏品多件。
在他的藏馆里,记者看到了许多已经消失或即将消失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如:饭箩、栲栳、米升、火笼、箸笼、凉笼篮、毛竹茶筒、织布机、纺车、水车等。
也有一些珍贵、稀少的旧物件,如:点钱盆,旧式雨靴,以锡为材料制作的夜壶等等。他收藏的一只铜制糖盆颇有特色,因一般旧时农家用的糖盆大多是木制的。
程忠信说,每件藏品都代表一种地方民俗文化记忆。收藏这些旧东西,就是收藏一种记忆。
每一件都是宝贝,舍不得卖
程忠信平时省吃俭用,花钱买这些物件却很大方。有一次,他一趟就运回一汽车旧物件。
年,他随队到西安表演九狮图,在当地的古玩市场,看到一套饰有龙凤图案,胸前、袖口镶着珍珠的古典服装,花了多元钱买下。
程忠信还经常与收藏界朋友一起交流。有时看到中意的旧物件,会一次买双份,可以和收藏界朋友交换。
今年5月份,程忠信应邀到永康二中举办民俗文化展览,共展出多件藏品,深深吸引着师生们的眼光。同学们问这问那,他认真给予讲解。有个学生看到一个用竹篾编成的蚱蜢笼,爱不释手,问程忠信元卖不卖。
程忠信毫不犹豫地说:“这些旧东西都是好不容易淘来的,舍不得卖。”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