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永康公安
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
当下,许多情感纠纷当事双方选择报警来化解矛盾。民警介入调解虽然暂时有效,但并不代表隔阂彻底消除。
为杜绝“一调了之”,自去年12月份以来,永康市公安局象珠派出所对所有家暴类情感纠纷调解后施行“2+N”次回访机制。根据二次回访情况,将稳定系数三色标签化处理。情感已经修复的打蓝标,依旧有点摩擦的打黄标,情况特殊复杂的打红标。对于蓝标、黄标的,民警视情进行电话或当面回访,打红标的,必须定期当面回访,长期跟踪。
自施行三色标签化以来至今,象珠派出所已对32起家暴情感纠纷警情进行调后回访,家暴类警情发案数同比去年下降26%,情感类纠纷警情重复报警率下降34%,辖区内未发生一起因情感纠纷导致的民转刑案件。
今年大年初一,刘娜(化名)因不满公婆过多干涉其夫妻生活,积怨难平爆发争端,与丈夫王刚(化名),以及公婆三人发生肢体冲突,造成手腕部位红肿,眼角处轻微擦伤。刘娜报警。
民警处警后对事实进行调查取证。综合考虑之后,为了能让事态朝双方有利的方向发展,一方面积极安抚刘娜的情绪,并联系其娘家人帮着做思想工作。另一方面,要求王刚及其父母要为调解做最大努力。为防止事态升级,象珠所启动“一警情三推送机制”,将案件推送至基层四平台齐抓共管。
4月14日,在民警多次组织调解以及悉心劝说下,夫妻双方握手言和。
民警开展回访
5月28日,民警根据回访机制到刘娜夫妇家进行走访。刘娜表示既温馨又意外,没想到自己的事情让民警这么上心。当听到二人当前家庭关系逐渐融洽、夫妻感情趋于和谐时,民警表示非常欣慰。
象珠派出所所长吕津介绍,感情类纠纷之所以反复报警,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弱势一方感到被孤立以及无能为力,越没有人管越是要寻求帮助。民警开展跟踪回访,可以在当事人心里建立起一个保障平台。在这种“安全感”的作用下,弱势一方反倒有勇气和智慧去面对矛盾、解决矛盾。
张丹(化名)是一名湖南女子,来永康工作后结识了他现在的丈夫。因为丈夫有恶习且经济来源不稳定,张丹为此多次与之发生矛盾,前后报警四次。由于生活拮据,张丹一家退掉市区房子来到乡下象珠一村租房生活。
今年1月初,张丹因夫妻矛盾再次报警。张丹向象珠派出所民警抱怨称,之前在别的派出所调解了四次,他丈夫还是本性未改,过了个把月老毛病又犯了。她知道派出所不管这个,可她在永康无亲无故,打电话给老家的亲人朋友诉苦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走投无路才向警察求助。可她每次报警,面对的都是不同的民警,她不得不重新介绍一次“家丑”,弄得她很心累。
民警开展调解
象珠派出所民警了解到该情况后,深入细致的向夫妻双方做了思想工作,调解结束后给了张丹民警的联系方式,让她今后有需要随时拨打电话,愿为张丹一家长期担任“老娘舅”一角。
今年元宵节,民警会同镇妇联有关工作人员去张丹租房处进行回访。张丹表示,民警贴心地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并上门回访,这些暖心的动作这让她心里倍感温暖。虽然和丈夫偶尔还是会有吵架,但她不会再轻易选择通过报警去解决。张丹坦言,民警的热心反倒让她觉得有些不好意思,毕竟清官难断家务事,尽量尝试自己先解决。民警则表示,人民生活幸福是警察的职责,共建和谐社会是大家共同的愿景。
经过民警及多方人员深入、耐心且专业的调解和交谈下,夫妻双方达成了和解。1月份至今,张丹再未报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