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姜天涯李欣欣
谁都知道武康路成“网红”了。
但也就在20年前,它还只是一条乱哄哄的小马路,开着马路菜场。
武康大楼的那个路口,茭白叶、毛豆壳、洋葱皮等垃圾每天能扫出好几车。
武康路到底是怎么红起来的?
一
“一年到头有人来旅游,有啥好啦?”
康丽(化名)阿姨在一个工作日的中午从武康大楼走出来,对面兴国路上站着一排拍武康大楼的人。
兴国路上
总是站满了
拍武康大楼的人
她不明白自己住了一辈子的武康大楼为什么现在这么火。
事实上,要想在武康大楼对面的花坛找到一个位置拍照,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那里一年四季站满了人。
“老早这个地方老安静的,它又不是淮海路那面。就是这两年红起来的呀。”康丽不禁感叹。
“这些人不晓得啥地方来的,不用上班的啊?我也是看不懂了。”
这种闹猛在今年“十一”假期登峰造极。
整条武康路都挤满了人,简直是徐汇“城隍庙”。有“十一”经过武康路的网友表示:“走出了鼓浪屿的感觉。”
今年“十一”期间
熙熙攘攘的
武康路湖南路口
武康庭的一些店家更是把头摇得像拨浪鼓:
“‘十一’的时候店里不得不(在室外座)拉隔离带,不然有一小部分人会走到客人面前,在客人桌子上拍张照。”
连徐汇交警都“被迫”在“十一”优化路口信号灯“绿信比”,适当减少行人过街信号灯变化频次。
毕竟,这个路口在“十一”期间的日均人流量在2万人次左右。
11月的一个周末
交警站在路口
进行协调
全长1.1公里的武康路,一头连着另一条网红路安福路,一头是武康大楼,中间还有一个武康庭。这三块区域是整个武康路最热闹的地方。
其实武康路的商家不算多,一共也就50几家,其中只有三分之一是餐饮。
由于别墅连着别墅,大多不对外开放。除了武康庭里面比较密集,其实商家密度并不高。
但即便这样,在秋天的落叶时节,路两旁还是站满了人。
武康路上
总是站满了人
十有八九在拍照
因为它实在太适合拍照了,淡黄色的墙垣配上树影斑驳,历史保护建筑云集,再加上网红餐饮店。
在小红书上,上万篇关于武康路的笔记攻略,顶着“上海最美街道”、“魔都网红收割机”等头衔,吸引无数游客纷沓至来。
我们在武康路号的网红冰淇淋窗口,遇到来自杭州的女孩和妈妈、外婆祖孙三代在拍照打卡。
她们是怎么找到武康路的?
前一天从杭州来上海后,在人民广场住下,然后打开小红书搜“上海一日游”,里面关于“文艺经典路线”的攻略,直接把武康路推给了她们。
小红书上的一条
上海一日游
“文艺经典路线”
然而,早些年,武康路还只是一条少人问津的小马路。
王师傅的修车店开在武康路号,就在武康大楼斜对面,他说现在经常有人站在他店门口合影拍照。
而22年前他刚来开店时,“这地方拿棍子砸不到人呐,很冷清的”。
一直到年武康庭刚开放,武康路依然是一条小众隐秘的小马路
第一批入驻武康庭的商家之一CoffeeTree,开了有13年。
王玉丛毕业后就在CoffeeTree工作,那个时候她还没听说过武康路。
“后来知道是(因为)《色戒》。当时记得有个客人说,取景有个福开森路,就是这边。”
而最早找到这里的,是王玉丛的美国老板Neil。
“他觉得这个区域闹中取静,又有风景看。坐在庭院里,很舒服。”
不过当时王玉丛想不明白:“怎么能找到这里呐?这么隐秘,门口还有保安,这里怎么能火呐?”
武康路上一家店
门口写着
“请不要对着玻璃自拍”
13年的时间,原本闹中取静的武康路,变成了来上海必打卡的“网红点”。
中间发生了什么?
二
这得从一个法国人说起。
年4月,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一件事:武康路上的WIYF冰淇淋成为网红,“流汗排队也值得”。
到了当年五一小长假,原先周末排队40分钟的WIYF,已经要排2个小时了,队伍一直排到复兴西路。
WIYF的老板Franck
在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上
记录下了当时的排队景象
这家店的老板就是法国人FranckPecol。甚至有人说,他在武康路开创了一个“法式迷你美食帝国”。
顶峰时期,他在武康路有6家店。
包括享有“上海最好吃的法式面包店”之称但后来声名狼藉的的Farine、可丽饼店Far-West、法式餐厅FranckBistrot、咖啡馆Grains、汉堡店Rachel’s。
不过,Franck的美食店真正“出圈”,是他年拿下武康路号门口的位置,开出那家网红面包店Far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