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五金举世闻名、享誉中外,五金产业高度集聚、基础扎实。在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永康市财政局立足传统基础产业,多模式促进产镇融合发展,擦亮“五金之都”“百工之乡”金名片。
集聚发展模式通过“拆、建、产、管、服”五字工作法,破解土地资源要素瓶颈,提高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助力拆违余万平方米,腾出小微企业园建设用地万平方米,推动政府主导向集体联建转移、盘活闲置低效用地、多种开发模式齐头并进。坚持“一镇一品”,突出产业特色,首批规划新建36个小微企业园。
“互联网+”模式做大做强做活方岩旅游产业的“蛋糕”,积极打造现代化、智慧化、便捷化的安置区,推动发展商业步行街、酒店、餐饮、购物等旅游配套产业,助力“互联网+”新经济蓬勃兴起。目前,方岩一期安置区已进驻电商家。
商住融合模式支持古山镇推行农房“立改套”,拆除老旧小区“握手楼”“贴面楼”“一线天”共10余万平方米,新建成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的现代高层商住小区“文昌花园”。助力花街镇唱好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万亩粮食田、十里“果园飘香”大合唱,以集体资产股份化形式建设农贸综合体,吸引集体经济薄弱村、困难户参股经营,全面提升社区致富水平。
绿水青山带动推动融合发展将“美丽生态”转化为生产力,全面推进农旅、文旅、体旅融合大发展,呈现出“1+12”的几何级数增长态势。
农旅融合模式助力舟山镇围绕宋代贡品“方山柿”产业园和“斯莱特”蚕桑基地,整合派塘山、台门太极石头村、杨溪生态湿地、绿道、岩宕、钱王古道、槐花民宿等特色旅游景点,开辟体验游路线。通过“两提升一推介”,实现年游客接待量16.5万人次,创收万元。
文旅融合模式依托丹霞绝壁、钱王古道、五峰书院、胡公庙、刘英烈士墓等自然人文景观,结合方岩庙会、纸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方岩5A级旅游景区。引导西溪镇立足“生态影视小镇”定位,大力发展影视文化和旅游产业。截至目前,已开发影视拍摄外景基地18个。
体旅融合模式支持龙山镇连续4年举办中国摩托车越野锦标赛(永康站),持续打响赛事品牌,年吸引游客超6万人次。成立“状元故里”公益基金,举办小小讲解员比赛,开展陈亮鼓词演奏、陈亮婺剧、陈亮诗词诵读等活动,弘扬“义利并举”的陈亮文化,促进产业赛事、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乡愁文化促进发展美丽经济 结合自然风貌、人文特色、土特产品,改造提升农贸市场9个、山水田园风光22处,修缮保护历史文化街区26条、历史建筑幢,挖掘非遗项目28个、特色农产品30多个,增添1.1万个街角小品重拾乡愁记忆,新增民宿近间,建成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升级版美丽小镇。集市经济模式将九狮图、十八蝴蝶、打罗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搬进集市,进一步活跃市场,11个镇集市人流量、物流量、交易量增加近二成以上,为破解小城镇长效管理要素“瓶颈”注入了源头活水。
低效增值模式推动西溪镇改造建成民国风情的影视拍摄基地,集镇区村民喜收“整治红利”。引导唐先四村、舟山镇将升级改造大棚式菜市场,建成集办公、商场、菜市场等于一体的综合体,实现年租金、年收入大幅增长。
体验休闲模式助推前仓镇将丰富的旅游资源串珠成链,全力打造“舜耕小镇”。“匠艺小镇”石柱镇利用乡土材料升级改造金银器老街。支持芝英镇保护开发国家传统文化村落,打造“两古两新”四条街,让美丽的城镇生态环境成为农民兜里的“钱袋子”,成为经济发展的“聚宝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