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总是在记录别人的故事,但今年新春走基层,我们也记录了自己在春节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或许,这很平淡,但却是生活的真实模样。我们也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记录下你们的真实,用心讲好每一个精彩故事。16日回家一直以为自己是个不恋家的人,从上中学开始,就一个人在外,学习,工作,娶妻,生子,一晃已二十余年。也许是常年在外的缘故,习惯了群居,也安于独处,家于我来讲,似乎始终介于若即若离的游离状态。可今年这趟春节回家路,我才发现,原来不是不恋家,家,一直掩在内心某个角落。我老家在江西,请了年休,提前一天回家。腊月廿八一大早,就接到了妻子从老家打来的电话,提醒我早点出发。不知怎的,回家的念头突然变得异常迫切,恨不得能插上翅膀立马回到老家。草草洗漱完毕,胡乱捡了几件衣物,早餐也顾不上吃,就启程了。打开车门,才想起已至年关,到了游子返乡的高峰期,高速公路应该会拥堵吧?忐忑之余,上网查询起高速路况:无异常情况。心情顿时舒畅。G25畅通无阻,路上的车辆也不多。转上G60,在金华境内,车流量未见明显增加,心里估摸着选了个好日子,挑了个好时辰。进入衢州境内,车辆明显多了,但车速基本未受影响。一边回想上周送妻子回家时4小时车程因为拥堵导致耗费12小时的惨痛;一边飞速奔驰,暗自叫着侥幸,结果前方车辆突然慢了下来。不妙!果不其然,广播里播报着前方四车追尾。停车等待事故处理,自认为一向心态平和,此时却莫名焦躁起来。所幸的是,只等了十几分钟,便顺利通行了。经过事故现场时,不忘提醒自己:平安最重要。接下来的路顺畅无比,直到那熟悉的山水一一呈现眼前,深吸一口气,我知道,家人已经准备好饭菜,就等着我“归队”了。27日谢年我老家在义乌。在义乌,除夕夜谢年是家家户户的重头戏。腊月廿九一大早,我还在收拾衣服,妹妹就打电话来催我回家了:“爸爸刚才在杀鸡,叫我帮忙抓着鸡脚,可是鸡挣扎起来力气好大,太吓人了。”一边暗自嘲笑着妹妹的胆小,一边想着,鸡是谢年时必不可少的“肉菜”,爸爸这是在为谢年做准备了。果然,等我到家时,爸爸已经把煮熟了的雄鸡和猪头摆在肉桶里,雄鸡的两只腿上插着筷子,筷子上绕着鸡肠,旁边还放鸡心、鸡肝和鸡蛋,猪头和雄鸡口中还放着几片绿叶。厨房里,妈妈忙得不可开交,一边煮豆浆,一边稀释做豆腐用的卤水。谢年时,米酒、年饭、馒头、豆腐和红馃都是必需品,妈妈每年都自己动手做,米酒是几个月前就酿好的,馒头和红馃保存时间长,提前一天做好了放在冰箱,只有年饭和豆腐,是除夕当天做,热腾腾地摆上谢年桌的。准备好谢年的物品,就等待谢年的“吉时”了,“吉时”一到,再抬出谢年专用的四方桌,放在屋檐下,点上一对大红蜡烛和一盏新桁灯,再在桌上放上三茶六酒、年饭、馒头、豆腐、红馃、肉桶、各种水果和糖果。谢年前,爸爸带着我们去洗脸洗手,寓意着洗去了旧一年的污秽,迎来新一年的好运。接着还由爸爸领头,祭天祈愿,洒酒于地。谢年结束后,妹妹忍不住倦意先睡了,我和爸妈边喝豆浆边看春晚,团聚的幸福,不过如此。38日团圆今年的除夕夜,带着任务?什么任务?身为公安民警的丈夫吴先生值班,难得有闲可当一回贤妻,势必得去慰问慰问。所以,当家里所有人都拿着手机“咻一咻”的时候,我带着刚出锅的饺子,来到了西城派出所。??“刚刚接到指挥中心指令,新华书店门口有家庭纠纷,你们跟我去。”吴先生来不及跟我打招呼,一边示意我坐下等他,一边急着往外走。“哎,等等,能不能带我去?以记者的身份。”我朝他眨眼。23点48分,警车出发。23点50分,到了目的地,找到了报警人。一番询问后,他们决定带报警人回所做笔录。回到所里,还没来得及喝口水(更别提那可怜的饺子已经彻底冷了),零点的钟声已经敲响。只见民警们又跑出大厅,瞪着天空,竖起耳朵,原来是在看有没有人违规燃放烟花爆竹。没几分钟,我又坐上了警车,跟“警察叔叔们”上街巡逻。从城区一直到郎下、应宅、潜村、大塘头村……夜已经深了,安静的乡间道路上,数着家家户户的红灯笼,我有了睡意,好在嫁给吴先生的第一个正月初一,我和他有了别样的团圆。49日拜年猴年一到,外婆就正式成了“90后”。虽然她的生日还没到,但年初二,我还是执意给外婆送了个蛋糕,因为今天是家人齐聚的日子。外婆住在大姨家。我到的时候,90岁的外婆身着鲜艳的外套,坐在厅堂里,被一群小辈缠着在说故事。见我拿着蛋糕,老人家特别高兴,拉着我说:“咱家人丁兴旺,每年过年都很热闹。今年更是全都到齐了,五世同堂,你也做舅公了,这蛋糕大家要一起分着吃。”??外婆的话吓了我一跳。我还没到而立之年,就已经成“舅公”了?“你忘了,你大表姐的外孙女都已经3岁了。”一旁的大姨见我一脸吃惊,出声提醒。大姨的话让我恍然大悟。前几年拜年都没约过,亲戚朋友三三两两,几乎让我忽略了我们家已经五世同堂了两三年。今年外婆90高寿,大伙都回来团聚,终于见识到了真正的“五世同堂”是怎样的一个热闹场面。我拿出纸笔,和大姐夫列出了一张五世同堂表。原来,我外婆膝下后辈已有44人,其中孙辈17人,曾孙15人,玄孙3人。我口中的外婆,在最小辈的口中,已然成了“高祖”辈,我都不知道这在永康话中是个什么叫法。五世同堂,这只在小说中看到过的场景没想到真正发生在了我身上。这个春节,我们家五代人真正聚在了一起。日喂猪春节前夕,我妈跟家里的长工开玩笑说,农作物种太多,吃不完,不如养头猪。热情的长工当真了,正月里运了七只小猪到我家。??小猪到家,就要吃东西。好吧,我主动地提出割猪草喂猪,仿佛又开始回到童年生活,甚至是我爸妈的童年生活。对于90后的这一代人而言,割猪草绝对是少有人知道的。荠菜、野苦麦菜、还有一些说不上名字的野草,都是猪食的好辅料。要是在夏季,雨水丰沛,割上一篮猪草,大概不用半小时就能“完工”。我自小在果园里长大,10多年前就要帮忙提着菜篮,拿着镰刀到田野里去割猪草。凭着经验,我在田野转悠了一圈,收获很“心酸”。眼下虽然春已过,近来天气也好,田野上已有些绿意,但是猪草还是寥寥无几。荠菜等野菜还刚长出嫩芽,很难割,哪怕用上镰刀也无济于事。无奈,我只好到自家田里挖了一些油冬菜,往猪栏里送去,“伺候”小猪。看到小猪吧唧吧唧吃起油冬菜,不由自主地心生喜悦。在外上学、工作多年,这种浓郁的乡村气息,似乎已经远离。如今,重新体验割猪草、喂猪,久违的乐趣油然而生,若不是春节放假,怕是还没这个机会吧。日返城明天就要值班了,在外婆家玩了“两年”的我也该收拾行囊返城了。今年春节,的确是过去这30年来最平静的一个春节,除了全域“双禁”让人睡了最踏实的一觉以外,更让我大感意外的是,外婆居然绝口不提催嫁的词。身为未婚族里年纪又已经偏大的一员,还没回乡前,我就做好了“春节变‘浩劫’”的心理准备。毕竟平常回家,年过九旬的外婆念叨最多的就是怎么还不结婚?有的周末,在家不过停留短短五六个小时,却要听上五六次与结婚相关的唠叨。说不烦,那是假的,可这次,呆了五天,居然没听到一声这样的唠叨。不过,我相信,外婆心里依然记挂着这件事。看她无数次话到嘴边又咽回肚子里的隐忍,最终只化为一句:“如果你结婚了,是不是就不能和我挤被窝了?”外婆的矛盾,让人眼角发酸。小时候,我是外婆带大的,即便是回城里上学后的每个周末和假期,我都要回外婆家;工作以后,交通如此方便,却也成了不留宿的借口,甚至为了逃避那些唠叨,在家停留的时间也一再压缩,每年也只有春节,才会和外婆挤被窝。现在想想,越大越不懂事。家人的唠叨,心里再烦也得忍着,因为唠叨的背后,是满满的牵挂。??外婆,等着我回家再跟你挤被窝。??永康日报时政工作室供稿
记者张赤奎王朱敏颜元滔王导王伟建陈晓苏??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