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下肢静脉曲张的外科手术治疗历史已有百年历史,从传统的单纯高位结扎到后来高位结扎联合剥脱、交通静脉结扎。近年来,随着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发展了大隐静脉主干的激光治疗,射频治疗,冷冻治疗,下肢静脉团块的旋刨切除等。电凝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20世纪50年代末最早在东欧国家实施,但是没有广泛开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董国祥首先在国内开展了电凝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手术,使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多了一种选择。这种治疗的原理是电烧伤静脉内膜,发生变性坏死黏合而致管腔闭合纤维化,使其达到与静脉切除的相同效果。电凝术与其他微创治疗方法相比主要优势:①不仅可以电凝大隐静脉主干,同时电凝曲张的静脉团块并且出血极少,尤其对于既往有过浅静脉炎史,静脉与皮肤粘连不易剥脱者;②不需要另外购置设备,手术费用大大降低;③医院推广。电凝法在应用中还应注意它的一些技术特点,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并避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①为了避免大隐静脉主干管径较粗者(尤其大隐静脉近心端直径>4mm时)电凝不全的情况,在电凝主干时可分段进行,每段重复电凝2~3次,并确定加压包扎使电凝的静脉主干被压瘪。对曲张团块的电凝处理关键在于,术前走向要标记准确,术中套管电凝针尽量保证全部在静脉管腔内,电凝时将电凝的静脉压瘪以利金属针头紧贴静脉内壁。本组病例按照上述做法,复发者中只有2条肢体大隐静脉主干未完全闭塞,其他复发是在新地方的复发。②为了避免皮肤灼伤,应注意电凝的强度,包括电刀的输出功率和导管后退的速度,根据我们的经验,输出功率指数为30,后退速度1cm/s(主干可以分段重复2~3次)比较合适。为避免穿刺点的皮肤灼伤,当套管电凝针头后退到距离皮肤穿刺点0.5cm时停止电凝。另外,套管电凝针在整个电凝路径上针头应与皮肤平行或稍向深方,切忌针头向皮肤面上挑而灼伤皮肤。我们最初的2条肢体灼伤的病例就是1例后退速度慢,另外1例针头上挑且一直电凝到皮肤穿刺点所致。电凝术的另外一个并发症是浅静脉炎,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电凝主干静脉或静脉团块时压迫不彻底,静脉血充盈在静脉内形成硬块或硬索条而继发无菌性炎症。本组病例经平均6.6年的随访,结果显示复发率为3.4%(7/),较Donati等报道的5年25%~40%的复发率大大降低。除溃疡外,皮肤并发症中的皮炎湿疹也有较高的缓解率,只有色素沉着及胫前踝周水肿缓解率偏低,但是一般不伴有胀痛不适的主诉。电凝术创伤小,外观无瘢痕,美观,术后恢复快,疗效可靠,复发率低,治疗费用低廉,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好方法。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