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山深处,海拔多米的地方,有这样一个村子,整个村子只有一幢泥房,村子现有1户,共4人,而目前长住这个村子、这幢泥房的只有一个老人。
张德银老人开朗健谈,还会自己干干活,十分健康。
这个村子叫扫衣乢村,独居老人叫张德银,本村人,今年79岁,已婚,育有四女一儿(都已离开村子)。或许很多人都不曾听说扫衣乢村,其实它是历山村下辖的一个自然村,在地图上也仅仅用一个点标示它的存在。去往该村的路十分蜿蜒,还有不少的急转弯。
张德银告诉小编,村里最热闹时原本有20多人,从年开始人口逐年减少,到现在住在这里的只有自己一个人,还有一只陪伴自己的大黑狗。
老人说自己年轻时候也外出闯荡过,但最终还是选择回到故乡,自己最为熟悉的地方。他平时也不闲着,生活来源主要以养蜂和种兰花为主,一共养了23箱土蜂,几盆兰花也养得生机勃勃。老人说,以前入秋的时候自己还会去山里捡野板栗、野猕猴桃,日子过得也挺舒心的,他说自己最喜欢看到的就是有人上山来,路过的时候能顺便带走他的山货,这能够为他带来收入。
在他居住的泥房附近有一块地,是老人自己开辟的,种了些蔬菜、玉米、番薯。老人开心地告诉小编,之前收了不少的土豆,现在番薯的长势也不错,今年收成很不错。
老人的儿女也曾多次表示要接老人下山和他们一起生活,老人说什么都不肯。拗不过老人固执的脾气,儿女只好给他买了手机,方便联系。他们则时常上山给他带些生活用品等。老人说,这幢泥房是父亲和自己在年建起来的,自己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了,离不开这个老伙计了,自己要陪着它,守着它。在与老人的交谈中,老人常说金窝银窝都不如自己的泥窝,自己不熟悉山下的生活,住在这里感觉更自在些。
小编上网查阅了自然村的相关资料,自然村是由村民经过长时间在某处自然环境中聚居而自然形成的村落;一般情况下它只有一个姓氏,是同一个祖宗的子孙后代,有相同的血缘关系。而我国的自然村正在以每天约个的速度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不知道,今天我们探访的扫衣乢村,明年此时是否依然有人居住?但我们仍要祝福,老人身体安康。让时光走得慢些,再慢些吧。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