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短暂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11月9日,“东方神童”魏永康因病去世,年仅38岁,还未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就已经陨落的他,实在是令人唏嘘和心痛。他2岁识字,8岁上初中,13岁上大学,17岁被中科院录取,20岁被中科院劝退,直到38岁因病去世,魏永康这短暂的一生,究竟经历了什么,又是谁成了这一切的“幕后推手”?
“他绝对不是普通孩子”
83年6月,魏永康出生在湖南华容县的普通家庭,崭露头角是在他1岁6个月的时候,他被母亲曾学梅带到工厂照看,在员工的玩笑中,魏永康用粉笔在地上写出了近个汉字。从此,“神童”魏永康横空出世,大家纷纷表示:魏永康绝对不是普通孩子,肯定有大作为!
天赋是上天赠与的礼物,越早发现越便于家长制定适合自己孩子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方法。在神童人生的最开始,他的母亲在偶然的经历下敏锐地发现了孩子的天赋能力,于是决定让孩子进修更高的学业,并给魏永康制定了非常严格的早期智力锻炼计划,孩子的智力得到了尽快的开发。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需要家长去做“观察家”,尽早发现并开发孩子的天赋,给孩子最稳的奠基石。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魏永康入学太早,因为他的智商很高,和同龄人没有共同语言,他变成了“独行侠”。魏永康觉得老师讲的他都会,上课时间从来不记笔记,根本不遵守课堂秩序。上高中时,魏永康才9岁,母亲曾学梅不允许他和女孩子结交,也不让他参加学校组织的任何活动,曾学梅的教育非常强势,甚至到了真的去学校给魏永康喂饭的地步。
“我就想把永康的一切都打理好,希望他除了学习,什么都不用想。”曾学梅的想法实在是太极端了,学校能给予孩子的教育不只是知识方面的教育,更有独立处理生活的能力教育和集体社交的能力教育。在曾学梅的干涉下,魏永康完全丧失了除了学习之外的能力学习的机会和渠道,为他未来成为能力完全不平衡的“瘸腿天才”埋下了真正的隐患。
在孩子的成长阶段,要教育孩子学会纪律性和服从性,同时家长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去探索,什么时间段做什么时间段的事,尤其是需要参与集体的时候,千万不要隔离孩子。家长的适当放手,能带给孩子的好处可以受益一生。
“除了学习,魏永康什么都不会”
13岁考入湖南湘潭大学之后,魏永康也仿佛被围墙困住,从不与同学老师们交流,老师认为母亲曾学梅陪读是造成魏永康社交短板的重要原因,于是校方坚决让魏永康回校住宿,后因住宿期间,魏永康自理能力基本丧失,整天邋里邋遢,乱拿乱穿同学的东西。怕他因为生活而耽误学习,这次隔离无疾而终。
03年8月,读了3年研究生的魏永康,被中科院劝退,理由是:生活自理能力太差,知识结构不适应中科院的研究模式。生活习惯问题是魏永康早有的,更令导师失望的是,“神童”在课本知识之外,并没有突出的能力。他只知道书本学习,而不了解真实的实践情况,魏永康对于知识的不知转化,最终导致他被中科院劝退。
为了学习放弃一切,不是家长对孩子最好的照顾,父母亲能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是培养他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学习能力固然重要,但学习也需要生活实践的辅助,“小镇做题家”一直被人诟病的原因也正是如此。一个孩子成长成为真正优秀的人,需要独立自信的人格、合格的自理能力、足够的社交能力、良好的心理状态等等,学习能力并不是最重要的那个,更不可以因为学习而砍掉其他的分支,这样成长出来的孩子,必将是个不平衡的不完全的人。
“伤仲永,泯然众人矣”
11月9日,魏永康因心肌梗塞去世,年仅38岁。被中科院劝退后,他的一生开始趋于平淡,在生命的最后一天,他来到吉林省通化市,在异地的寒冷小旅馆中度过了不凡而又平凡的一生。一个脍炙人口的“神童”的一生,最后没有反转,没有重来,没有奇迹,是大家情理之中也意料之外的结局。再天赋异禀的孩子,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教育计划引导,是一定会磨灭天才光辉的。
古时有《伤仲永》、现代有魏康勇,都是由于家长的不合理插手,而揠苗助长,最终泯然众人矣的,足可见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重要性,天才尚且如此,普通孩子更不可以只重学习而废其他。家长要明确地认识到自己教育知识的短板,不要一味地认为自己对而按照自己的想法改造孩子,殊不知是背道而驰,孩子的人生不能重来,家庭教育一定要认真谨慎。
今日话题讨论:你身边有“神童”吗?他们的家庭教育是怎样的,又有什么短板呢?来评论区讨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