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永康特产
永康医院
永康新闻
永康生活
永康房产
永康美景

永康博士风采ldquo现代管理

轻度白癜风能治吗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821/9345983.html

点击上方蓝字“永康发布”一起玩耍

李劲松

(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石柱镇石柱村人,上海财经大学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教学和研究工作,研究方向集中在领导力与创造力、互联网背景下的组织行为与创业行为、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创新等方面。

  晚上8时,刚讲完课的李劲松匆匆赶回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楼,把记者迎进了办公室。这位现代管理学领域的前沿人物,在学校里是受学生爱戴的青年教授,出了校门是许多知名企业家的座上宾。见到家乡来的采访团时,变成了热情又谦逊的“娘家人”。

  “来来来,天气这么冷,先喝杯茶。”刚进办公室,李劲松就像招待老熟客一般泡起了茶。给大家分好茶后,他自己却从包里拿出了一只保温玻璃杯捧在手里。面对摄像机,李劲松显得有些腼腆:“在上海的永康博士很多,珠玉在前,我这点成绩真的不算什么,让我们少说个人多谈家乡吧。”茶香氤氲间,话题就从李劲松手里的保温玻璃杯开始了。

一只杯子带来的骄傲

  “这只玻璃杯是2年前一个朋友送我的礼物,质量挺好,就一直随身带着,关键它是永康产。”李劲松说着,翻转了一下杯身,露出了刻在上面的品牌LOGO。

  这只保温玻璃杯其实很普通,双层玻璃,不锈钢盖,半框型手把,放在永康众多保温玻璃杯中间很难一下子找出来。“这个牌子不是很有名,在永康可能也只能算是小企业,但永康的小企业也能有这样的好质量,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永康的制造业今非昔比,上了一个台阶。”他手指着杯子略显兴奋地说。

  类似的话,他在给学生上课时、在和同事交流时已经不知道说过多少次。每每说起,脸上都会不经意间泛起骄傲的神色。这只普通的杯子,代表了家乡的特色,成为了他与家乡最直接的连接。

  李劲松对永康产业的   石柱镇是我市传统五金工匠聚集地之一。改革开放后,石柱镇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再加上四通八达的交通区位优势,以五金配件、金银器、舜芋等产品为特色的贸易也随之兴起,一度成为我市第二中心城镇。

  企业众多、商贸发达,三天一小市、五天一大市,机器压铸声不绝于耳……李劲松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地方——石柱镇石柱村,并在当地学校一直读到了初中。工业、企业、员工、商贸等字眼,在小小的李劲松心中化为一个个符号元素,最终成为他的兴趣及研究方向所在。从永康一中高中毕业后,他就填报了浙江大学管理学系,本硕博连读。

  学习期间,善于观察的李劲松发现,随着市场变化,不少企业在经历快速发展后面临停滞甚至倒退风险。他意识到,企业在经过初期的快速扩张后,就到了一个瓶颈期,想要再发展,就要从内部管理着手,激发人的要素,提升企业整体创造力。因此,浙江大学毕业后他来到上海财经大学,从事企业和员工创造力方面的研究。

  “在上海这些年,经常能看到永康企业家的身影,这让我感到由衷的骄傲。现在很多永康产品无论质量、设计上都有一流的实力,很多企业把目光聚焦到了管理提升上,这是永康企业良性发展的体现,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具备这样的理念,到时候我也能为家乡作出更多的贡献。”李劲松坐直身子认真地说。

一个村庄变美的自豪

  在上海工作18年,李劲松每年都会抽时间回家一次。“一年一个样,尤其是近两年的发展相当快,变化很大。”李劲松说。

  李劲松的老家是2层楼的砖瓦房,有些破旧,到了冬天,冷风会从窗户缝隙间吹进来,早上又会被路边喧闹的声音吵醒。在上海定居后,李劲松曾多次想把父母接过来,但都被拒绝了。

  年,石柱村推进村庄整治,启动了农房改造,建起了公寓式幢房。当年春节,当李劲松回到老家时,父母已经从2层楼房搬进了多平米的套房。不仅如此,村内环境卫生持续改善、路边绿化日益增加、街角小品提升了村庄品位……每一次回家,李劲松看到家乡和变化,心里就多了份自豪。

  年春节,李劲松带着孩子回到家,来到李溪边散步,发现岸边步道曲径通幽、溪中绿水荡漾清波,时不时还能看到鱼翔浅底,河床鹅石清澈可见,一幅美不胜收的景致。李溪是李劲松小时候最主要的游乐场之一,游泳、摸虾、抓鱼,留下了许多记忆。前年随着工业的发展,溪水开始变臭变黑,再也不能游泳玩乐了,这让他感到非常可惜。近几年,我市大力推进“五水共治”,李溪被打造成为“最美河流”。

  “早就听说永康这些年来都在抓‘五水共治’,没想到效果这么好,李溪变得比以前更美更舒服了。以前桥边有个坡,我就是在那里滑到水里摸鱼的,现在变成了游步道。”李劲松高兴地说。

一种乡愁文化的传承

  年,李劲松的孩子在上海出生了。为了让孩子记住永康,李劲松每次春节回家都会带上孩子。虽然只有五六天的时间,但他都会抽一天时间,带孩子到外转转,方岩、大陈村、园周村、总部中心……“培养孩子,既要送他出国增长见识,更要带他回乡传承乡愁。”李劲松说。

  李劲松妻子是芝英镇柿后村人,两人在杭州读书期间相识。对于李劲松的理念,妻子给与了很大的认同。两人在家时还用永康话交流,培养孩子对永康话的兴趣。现在,孩子已经17岁,虽然还不能说永康话,但能听懂不少。

  不仅如此,李劲松还把他对永康小麦饼的喜爱传给了孩子。“他现在跟我一样非常喜欢吃小麦饼,最喜欢用萝卜丝、千张豆腐当配菜,每次能吃三四个,这是纯正的永康味道。”李劲松笑道。

  今年年初,李劲松带着孩子来到总部中心,鳞次栉比的写字楼,大气优雅的区内环境,让他和孩子惊叹不已。“永康不是小县城吗,怎么也有一种大城市的感觉。”当时孩子的提问,让李劲松莫名感到自豪。传承乡愁,原来不只是留住记忆,更是见证发展。

  由于次日一早李劲松就要出差,记者只好提前结束采访。当工作人员送上一份家乡的礼物——一箱肉麦饼时,李劲松开心地笑出声来:“肉麦饼正好,前段时间正准备在家里做呢,好久没吃到正宗的永康肉麦饼了,回家就尝尝。”

作者王导

编辑颜元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ngkangzx.com/ykmj/307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