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永康发布”一起玩耍
明天开始,
机关事业单位就要开始上班了,
但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
返岗工作后,
如何做好自我防护,
预防感染?
↓↓↓
永康市疾控中心提醒,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在电梯间、饭堂/餐厅、办公室等人员空气不流通,人员密度大,人员来往较频密的感染高危区域都要戴上口罩,并勤洗手。
进入办公楼前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上下班途中,务必戴好口罩,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进入办公楼前,要自觉接受体温检测。若体温超过37.2°C,请勿入楼工作,并回家观察休息,医院就诊。
进入办公区后,对门把手、鼠标键盘、文具、座机电话和桌面进行必要的酒精消毒,酒精要喷洒覆盖物件,自然晾干即可,不用擦拭。办公区要做到每日通风3次,每次通风约25分钟。
公务出行时,戴口罩出行,避开密集人群,与人接触保持1米以上距离。公务车、班车内部及门把手建议常用75%酒精擦洗。莫在公共场所长时间停留。
尽量不开会开短会提倡无纸化办公办公过程中,若无必要,尽量不开会、开短会或采用视频会议形式,减少人员聚集。不得已需要开会,务必全员戴上口罩,及时开窗通风。会议结束后场地、办公用具须进行消毒。提倡无纸化办公,尽量网上办公。传阅文件时佩戴口罩,在传递纸质文件前后尽量都洗手或消毒。
在多人办公的办公室内和接待外来人员时,务必佩戴口罩。人员之间对话尽量保持1米以上距离。办公茶具要及时清洗消毒,避免出现交叉感染。
电梯、饭堂/餐厅是高危地带如果工作中不可避免搭乘电梯,一定要戴口罩,有条件的单位一定要频繁为电梯间消毒,特别是按钮区。建议随身携带一支去芯签字笔,当进出公共电梯按键时,拔掉笔套用笔尖按键,按完后再套上笔套,避免直接接触电梯按键,增加感染风险。
挤满人排队打饭或就餐的饭堂和餐厅,是人流量大、密度高的区域,建议采用送餐形式进餐,避免人员集聚。并务必做到坐下吃饭的最后一刻才脱口罩,避免扎堆就餐、面对面就餐,避免就餐时谈话。餐厅每日消毒,餐座椅使用后消毒,餐具用品高温消毒。注意饮食清淡,严禁生食和熟食食品混用,避免生食肉类。
饭前便后以及从电梯、食堂等区域回来后要按照“七步法”严格洗手。
公共区域保洁用具避免混用每日对门厅、楼道、会议室、电梯、楼梯、卫生间等公共区域进行消毒。每个区域使用的保洁用具要分开,避免混用。尽量避免使用中央空调。
保洁人员工作时须佩戴一次性橡胶手套,工作结束后洗手消毒。安保人员须佩戴口罩工作,并认真询问和登记外来人员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废弃口罩放入专用垃圾桶防疫期间,摘口罩前后做好手部卫生管理。废弃口罩要放入专用垃圾桶内集中处理。每天两次使用酒精或含氯消毒剂对垃圾桶进行消毒处理。
下班后,建议适当、适度运动,保证身体状况良好。避免过度、过量运动,造成身体免疫功能下降。
工作区域防护知识1、上班途中如何做正确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班车上班。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
2、入楼工作如何做进入办公楼前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可入楼工作,并到卫生间洗手。若体温超过37.2℃,请勿入楼工作,并回家观察休息,医院就诊。
3、入室办公如何做保持办公区环境清洁,建议每日通风3次,每次20-3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多人办公时佩戴口罩。保持勤洗手、多饮水,坚持在进食前、如厕后按照七步法严格洗手。接待外来人员双方佩戴口罩。
4、参加会议如何做建议佩戴口罩,进入会议室前洗手消毒。开会人员间隔1米以上。减少集中开会,控制会议时间,会议时间过长时,开窗通风1次。会议结束后场地、家具须进行消毒。茶具用品建议开水浸泡消毒。
5、下班路上如何做洗手后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外出,回到家中摘掉口罩后首先洗手消毒。手机和钥匙使用消毒湿巾或75%酒精擦拭。居室保持通风和卫生清洁,避免多人聚会。
6、公务采购如何做须佩戴口罩出行,避开密集人群。与人接触保持1米以上距离,避免在公共场所长时间停留。
7、工间运动如何做建议适当、适度活动,保证身体状况良好。避免过度、过量运动,造成身体免疫能力下降。
8、公共区域如何做每日须对门厅、楼道、会议室、电梯、楼梯、卫生间等公共部位进行消毒,尽量使用喷雾消毒。每个区域使用的保洁用具要分开,避免混用。
9、公务出行如何做专车内部及门把手建议每日用75%酒精擦拭1次。乘坐班车须佩戴口罩,建议班车在使用后用75%酒精对车内及门把手擦拭消毒。
10、后勤人员如何做服务人员、安保人员、清洁人员工作时须佩戴口罩,并与人保持安全距离。食堂采购人员或供货人员须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橡胶手套,避免直接手触肉禽类生鲜材料,摘手套后及时洗手消毒。保洁人员工作时须佩戴一次性橡胶手套,工作结束后洗手消毒。安保人员须佩戴口罩工作,并认真询问和登记外来人员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11、公务来访如何做须佩戴口罩。进入办公楼前首先进行体温检测,并介绍有无湖北以及其他疫区接触史和发热、咳嗽、呼吸不畅等症状。无上述情况,且体温在37.2°正常条件下,方可入楼公干。
12、传阅文件如何做传递纸质文件前后均需洗手,传阅文件时佩戴口罩。
个人防护知识(一)洗手篇
1、如何保护自己远离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传染?
(1)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用一次性纸巾或干净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2)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3)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作息规律,避免产生过度疲劳。
(4)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不少于3次,每次20-30分钟。户外空气质量较差时,通风换气频次和时间应适当减少。
(5)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6)如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流涕、发热等,应居家隔离休息,持续发热不退或症状加重时及早就医。
2、洗手在预防呼吸道传播疾病中的作用?
正确洗手是预防腹泻和呼吸道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国家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WHO及美国CDC等权威机构均推荐用肥皂和清水(流水)充分洗手。
3、正确洗手需掌握七步洗手法:
第一步:搓掌心。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二步:搓手背。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第三步:清指缝。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第四步:洗指腹。双手成弓形,彻底清洗指腹。
第五步:洗拇指。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拇指搓洗。
第六步:洗指尖。指尖摩擦另一只手的掌心。
第七步:洗手腕。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手腕转动搓洗。
4、哪些时刻需要洗手?
(1)传递文件前后
(2)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3)在制备食品之前、期间和之后
(4)吃饭前
(5)上厕所后
(6)手脏时
(7)在接触他人后
(8)接触过动物之后
(9)外出回来后
5、旅途在外没有清水,不方便洗手,怎么办?
可以使用含酒精消毒产品清洁双手。人冠状病毒不耐酸不耐碱,并且对有机溶剂和消毒剂敏感。75%酒精可灭活病毒,所以达到一定浓度的含酒精消毒产品可以作为肥皂和流水洗手的替代方案。
(二)口罩篇
1、口罩该怎么选?
选择一:一次性医用口罩,连续佩戴4小时更换,污染或潮湿后立即更换;
选择二:N95医用防护口罩,连续佩戴4小时更换,污染或潮湿后立即更换。
棉布口罩、海绵口罩均不推荐。
2、正确使用口罩
医用口罩的使用方法:
(1)口罩颜色深的是正面,正面应该朝外,而且医用口罩上还有鼻夹金属条。
(2)正对脸部的应该是医用口罩的反面,也就是颜色比较浅的一面,除此之外,要注意带有金属条的部分应该在口罩的上方,不要戴反了。
(3)分清楚口罩的正面、反面、上端、下端后,先将手洗干净,确定口罩是否正确之后,将两端的绳子挂在耳朵上。
(4)最后一步,也是前面提到过的金属条问题,将口罩佩戴完毕后,需要用双手压紧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然后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有褶皱,最好覆盖住鼻子和嘴巴。
3、特殊人群如何佩戴口罩?
(1)孕妇佩戴防护口罩,应注意结合自身条件,选择舒适性比较好的产品。
(2)老年人及有心肺疾病慢性病患者佩戴后会造成不适感,甚至会加重原有病情,应寻求医生的专业指导。
(3)儿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其脸型小,选择儿童防护口罩。
居家防护知识1、在家中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传染?
(1)增强卫生健康意识,适量运动、保障睡眠、不熬夜可提高自身免疫力;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经常彻底洗手,不用脏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3)居室多通风换气并保持整洁卫生;
(4)尽可能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或打喷嚏等)的人密切接触;
(5)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和空间密闭的场所,如必须去佩戴口罩;
(6)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和家禽家畜;
(7)坚持安全的饮食习惯,食用肉类和蛋类要煮熟、煮透;
(8)密切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