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融入中心促发展,融入民生促服务”(双融双促)的主题,校党委以国务院发布的“职教二十条”和永康市人民政府发布的“永康职教十条”为指导,根据“三服务”(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精神,按照“发挥特色优势、培育党建品牌”工作理念,确定了“深化‘四融’共建,服务产业发展”的党建品牌。在党委领导下,学校探索以“四融”(融合校企基地、融合产教资源、融合双师培育、融合工学交替)培育技能型人才,助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品牌建设,把各支部建设成聚人心、促发展、强服务的战斗堡垒,全面提升全校党建工作水平,实现“以品牌党建引领校企合作,以‘四融’共建深化产教融合”的工作格局,进而提升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二、具体做法围绕“深化‘四融’共建,服务产业发展”的党建品牌,党委通过开展校企合作,进一步解决“学校专业教学实践与企业生产实践难对接”“学生专业技能学习与企业经济效益难共赢”两大热点与难题。在此过程中,校党委强化领导机制,确定了“一个党委委员联系一个行业,一个党员联系一家企业”的制度,实现学校与行业的紧密联系,及时把握产业发展的最新前沿动态,以便指导职教改革发展,实现最佳服务。(一)融合校企基地精心挑选永武缙区域50多家五金规上企业等优势资源,全面打造集“教学、展示、研究、体验、智能+”为一体的无边界职业教育基地。提升学校对外技术服务的社会影响力,致力建设“浙江省省级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二)融合产教资源学校根据企业的产品制造工艺流程,校企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实行教学化内容改造,将企业生产过程转换为学习性工作任务;实行模块化课程整合,引入企业的职业、岗位、技术等元素;实行立体化资源呈现,采用教材、视频、电子教案等方式。(三)融合双师培育依托省级开放实训中心,校企共同组建各级名师工作室,致力于打造一支结构合理、长期稳定、经验丰富的专兼式(专职与兼职)结合的双师教学团队。党员教师、省市级名师带头,培育专业师资团队,实行“进阶式”教师培养,促进教师的持续快速成长。(四)融合工学交替学校创设“真刀真枪”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实现生产“教学化”转换、课堂“企业化”转变,形成“工厂+”技能训练模式,体验“职业化”;贯穿企业化管理,培育“准员工”;找准效益“结合点”,标准“双元化”。三、发展成效(一)专业设置紧跟经济社会发展多年来,学校专业建设与时俱进,根据永康本地的产业特点与企业人才需求,对专业设置展开一系列的调整,及时开设电子商务、工业机器人、现代模具制造、工业产品设计、新能源汽车、3D打印专业等一系列新兴专业。年又开设了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应用专业。现在,学校专业方向数量由最初10个发展到现在21个,已全面覆盖整个永康五金产业链,促使专业人才培养能够切合并适应五金产业链持续发展需求,其中模具专业已成为“浙江省中职模具专业资源库基地校”。(二)课程改革对接企业生产标准在课程方面,学校强调“定制”,突出“实用性”。教学内容必须是源自于企业生产一线,并经过教学化改造与项目化整合,学生掌握后能直接顶岗,有力推动学校专业课程体系与企业生产标准相对接。近两年,学校先后收集实用项目多个、80余种经典实用的模具产品,并提炼出6项核心技能,用于专业课程设计;开发校本教材41本。目前已累计建成12门省级及以上精品课程,开发25本省级及以上优秀教材,开展22项以校企合作为研究的省级优秀成果,推出13件省级优秀“创新创业”作品。(三)“双元育人”提升核心办学实力在“四融”共建下,学校提出“三新二高一强”实现校企双元育人。按照“三新(新模式、新标准、新体系)、二高(教师高水平、学生高素质)、一强(为当地经济提供技能人才强支撑)”的要求,构建“双环境融合育人”“双导师融合育人”“双岗位融合育人”的“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形成“课程结构共定、师资队伍共育、教学过程共管、实习基地共建、教育资源共享、校企文化共荣”的常态,提升学校整体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年,学校成功入选浙江省产教融合“五个一批”工程实习实训实验基地项目;永康五金智能制造校企合作共同体、“五金创匠坊”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室成功立项省中职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项目。《中国教育报》三次刊登学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成功经验。(四)技术服务彰显职教吸引力学校通过打造对外技术服务平台,当好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根据各个生产企业情况,结合智能与人工,重新设计生产流程,改进生产工艺,开发智能制造专业工装夹具,成功解决智能制造设备与企业生产线的有效对接,解决了企业产能提升难题。同时,组建多批次高水平对外服务团队带领师生共同参与技改项目实践。服务能力和社会美誉度逐年提高,许多企业主动来校寻求合作。每年为企业精加工多种产品,超过50万件,为合作企业开发新产品、新工艺50余项;几年来,已开发智能制造专业工装夹具67套,帮助企业完成技改项目个。四、经验与启示学校下一步将思考“校协企”联动共建党组织的模式,围绕学校、行业协会和企业进行深度研究,分析企业党员、教师党员和学生团员的发展、学习与管理路径,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