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盛夏,生机盎然,阳光是明媚的,天空是湛蓝深远的。5月27日下午,永康市解放小学联合新楼小学、桥下小学、城南小学继续开展同步课堂语文教研活动。
“鹭”出风采
夏怡老师执教《白鹭》
▼
《白鹭》是我国著名诗人郭沫若所写,郭老用诗一样的语言介绍了白鹭那精巧的外形,韵味无穷的动作,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夏老师以精美的白鹭图片引入,进而出示两首古诗《绝句》、《渔歌子》,引导学生仔细发现古诗中白鹭的美,接着进行迁移,引领学生去发现课文中白鹭的美,由图片到古诗再到课文,由直观到抽象,一场欣赏美、发现美、感受美的盛宴由此拉开序幕。
学生踊跃发言
夏老师巡回指导
孩子们深情朗读
评促成长
在接下来的评课环节中,各校老师纷纷发言,对这堂课的优点加以肯定,对其中的不足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解放小学孔慧芳:
1.根据学情,确定字词教学内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夏老师在教学中就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意识。根据学情来确定生字词的教学内容,有所侧重,有所取舍。学生在生字词的音、形、义上难点是什么,夏老师就教什么,把握精准到位。另外,她还利用形声字的特点,从“兼”字带出“嫌、谦、歉”等字的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
2.借助支架,落实语文要素
语文要素的着力与着陆需要的是聚焦与对标。首先,夏老师紧紧围绕单元的篇章页里的提示,明确要素“点”,即“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情感。”把握好内容的科学性。整节课围绕“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展开教学,以主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白鹭外形的精巧?”为支架,抓住关键词“精巧”和“韵味”,让学生通过圈圈画画,写上批注等方法,让学生了解作者是通过“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来写出白鹭的适宜美和柔软美。其次,借助“对比阅读”这一支架,通过与白鹤、朱鹭等对比,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体会白鹭的寻常美。然后,夏老师以读为抓手,分层推进,让学生读懂内容,读懂表达(排比),读出情感(喜爱)。这样的读才是有增量地读,才是有提升地读。
整堂课,夏老师精准把握单元语文要素的点,并有梯度地落实贯穿于教学中。
桥下小学周碧深:
夏老师执教的《白鹭》,语言优美,娓娓道来,就像一首诗。从导入的精美图片展示,再到古诗中白鹭引入,接着是生字词关,更具特色,由读到写,由现代词到字词演变,更是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生字词,形式多样,步步落实。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赏读部分,别具匠心地将1-5自然段以诗歌的形式展示,并在课堂上尝试背诵,时刻围绕着教学目标和课后习题来步步引导学生们理解并掌握。
城南小学黄赟:
《白鹭》是郭沫若老先生的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诗,夏老师带来的《白鹭》,也同样是这样让人有着优美感受的一堂课,是一堂让我感获颇多的课。课堂上让我印象最深的有这么几个亮点:1.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用图片,古诗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具体感知白鹭这种鸟类,丰富了学生的视听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高段的语文课堂,往往会忽略字词的教学,夏老师在字词上落实得十分到位,从读音,到释义,到书写,环环紧扣,让学生学得明白,学得扎实。3.课文是一篇散文诗,所以非常注重用文字形式来表达作者想展现的美,夏老师抓住白鹭外形的“精巧美”,“寻常之美”,和学生一起探究,反复朗读文本,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到语文文字的优美,从而对白鹭的美也有了更深的体会。
一条网线连接四地课堂,同样的上课内容,同一个老师授课,一堂课不受距离限制,同时开展,课堂上,孩子们积极互动,共同探讨。这不仅是资源的共享,更是思维和智慧的碰撞。相信每一次的同步课堂都能带动师生共同成长。
图文:施刚敏
审核:俞李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