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消费维权情况分析报告
又是一年3.15。今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主题是“守护安全畅通消费”,这也是永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永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工作重心所在。
年,永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全年接到消费者咨询件,受理各类投诉、举报件,比去年同期增长一倍,其中投诉类件,举报类件,受理处置率为96%,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8万元。
其中职业投诉举报件,占比为50.8%,主要还是针对电商网商;普通消费投诉举报件,占比46.7%。因职业投诉举报带有明显的针对性和盈利性,与商品的实际内在质量关联不大,因此以下数据仅对普通消费投诉举报进行分析。
一、投诉情况分析
年,永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受理各类普通消费投诉件。从投诉类别看,商品类件,占投诉总量的22%;服务类件,占投诉总量的78%。
商品类投诉中:前三名为交通工具类(汽车、电动车、摩托车)件,占28%;日用百货类件,占比16%;食品类件,占商品消费投诉的16%;装修建材类(门、锁、五金交电)件,占商品消费申诉的15%。
1
2
3
服务类投诉中:前三位分别是销售服务件(产品售后服务),占服务消费投诉的70%;其他服务件,占服务消费投诉的26.3%;餐饮和住宿服务件,占服务消费投诉的2.4%。
从投诉内容看,年全年售后服务占首位,共件,占投诉总数的35%;质量投诉居第二,共件,占投诉总数的34.7%;其他投诉件,占投诉总数20.2%;广告投诉件,占投诉总数的5.4%;合同投诉件,占投诉总数的2.9%;价格投诉件,占投诉总数1.8%。
一是消费投诉总量略有上升
随着消费维权工作不断推进,消费维权渠道的畅通建设不断加强,极大的降低了消费者的维权门槛,当消费者遇到消费侵权时,会更加主动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同时,我市的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电商经济的发展,市外消费者通过投诉我市企业的投诉案件快速增长,例如总部中心电商企业集中区域,消费投诉量增长幅度最大。
二是受疫情影响定单退订成了新热点
年初,新冠疫情突然来袭,受疫情影响,餐饮、旅游、婚庆退订等成为投诉维权热点,同时口罩、消毒产品等防疫用品供需矛盾突出,相关投诉举报件数量同比增加52.3%。在文化培训、运动健身等消费领域,受疫情影响不能正常营业造成的预付卡消费纠纷也明细增多。
在后疫情时期,人们改变了消费习惯,网上购物,网上送菜,食品外卖等消费大幅度提升,同时因网上配送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食品安全相关投诉居高不下。
三是网购消费问题占了半壁江山
永康作为全国排名前列网络经济强市,数量众多的永康产品通过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电子商务平台销往全国各地。
年涉网络平台投诉量剧增,其中拼多多平台最多,增长3.5倍,投诉维权主要集中在网购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物流等问题,其中,涉及产品的质量问题是投诉的热点。涉知识产权的商标侵权,专利侵权投诉维权数量也快速增长,这也反映出永康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上应该更加注重。
四是涉及民生问题的消费纠纷时有发生
年我们开展了涉及民生的消费领域维权专项行动。比如,针对市场销售的螃蟹过度捆绑和箱装水果过度包装问题,及时处理消费者投诉,并对经营者下发行政约谈,督查改进。及时跟进处理某健身房和宝龙广场商户等预付卡消费纠纷,为消费者挽回损失,及时制止商家的违法行为,并发布预付卡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保护合法权益。
五是手机、家电类投诉基本平稳
这几年各家电商家和手机销售企业的服务体系都已经日趋完善,群体也相对稳定,再加上放心消费活动的推进,这些产品的消费纠纷基本上都能及时的得到解决,消费者的满意度也比较高。
结合以上情形,市场监管局按季度梳理投诉热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流通领域商质量抽检,组织开展各项专项整治,及时约谈有关企业负责人,积极培育“放心消费示范单位”,推进无理由退换货承诺,营造诚信消费环境,并不断的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发布消费警示,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二、举报情况分析
年一般违法行为的举报数量起,举报内容主要涉及无照经营、虚假广告、商标侵权、食品卫生、餐饮安全等方面。对于这些举报,我局都能及时进行核查,对查实有违法行为的,坚决予以查处和纠正,并及时的将查处结果反馈给举报人。
三、年的工作思路
1
做实基础工作
做好四个平台的投诉举报件分流、处置、分析,做好与基层的业务衔接与落实、做好与当地、应急联动平台的融合对接工作。争取消费投诉实现“事事抓落实、件件有回音”。
2
做深重点工作
继续深化“放心消费在永康”行动,指导各分局所做好放心消费培育和放心消费示范街区创建等工作,以点线扩面,抓牢质量源头,提升创建质量,量质并举,力争超额完成放心消费创建工作。
3
做好指导工作
认真分析消费热点,加强消费教育引导,增强消费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行业领域加大行政指导工作力度,适时开展行政约谈、发放行政指导建议书。加大查处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力度。
4
做强服务工作
继续突出消费维权三服务,重点做好诉调工作,进一步健全消费纠纷处置机制建设。认真开展商品比较试验、消费体验和“消费者信得过单位”的评选活动,发布消费警示(提示),引导消费。
5
做大宣传工作
以消费教育基地建设、绿色维权通道为载体,以消信单位评选、商品比较试验等为抓手,加大宣传,突出引导,着力推进消费宣教工作,着重拓展社会监督领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