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交通运输部公布了“十三五”期第一批(也称“第三批”)公交都市创建城市名单,50个城市正式步入公交都市创建期。年,是《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第一批、第二批创建城市验收之年,37个创建城市正陆续开展验收筹备工作。
为支持各地公交都市创建,交通运输部曾于年发布《公交都市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中,有六项指标,需要第三方机构进行调查和评估,其中四项为考核指标,两项为参考指标。
本文将其分别整理分享,希望对各地公交都市创建有用,也欢迎大家随时交流。
四项考核指标:
指标之一: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
(1)指标定义
统计期内,中心城区居民出行方式中选择公共交通的出行量占机动化出行总量的比例。(单位:%)
(2)计算方法
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公共交通出行量/机动化出行总量)*%
其中:公共交通出行量包括采用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城市轮渡等(不含公共自行车、出租汽车)交通方式的出行量;机动化出行总量包括采用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城市轮渡、小汽车、出租汽车、摩托车、通勤班车、公务车、校车等交通方式的出行量。
(3)数据来源
公共交通出行量:居民出行调查;
机动化出行总量:居民出行调查。
指标之二: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
(1)指标定义
统计期内,公交服务质量乘客满意度调查有效调查问卷的平均得分。(单位::%)
(2)计算方法
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单份有效调查问卷得分)/有效调查问卷总数)*%
其中:
单份调查问卷得分=∑(单份调查问卷得分*调查内容权重)
调查具体内容。共分为7项,包括候车时间长度、换乘便捷度、服务态度、出行信息服务、乘车舒适度、候车环境、车内卫生环境。
(3)数据来源
单份有效调查问卷得分:第三方调查机构;
有效调查问卷总数:第三方调查机构。
指标之三:早晚高峰时段公共交通平均拥挤度
(1)指标定义
统计期内,早晚高峰时段公共汽电车拥挤度与轨道交通拥挤度的平均值。(单位:%)
(2)计算方法
早晚高峰时段公共交通平均拥挤度=(早晚高峰时段公共汽电车拥挤度+早晚高峰时段轨道交通拥挤度)/2
其中:
早晚高峰时段公共汽电车拥挤度=((∑(早晚高峰时段公共汽电车最大断面乘客数))/∑(早晚高峰时段公共汽电车最大客流断面班次的额定载客量))*%
早晚高峰时段轨道交通拥挤度=((∑(早晚高峰时段轨道交通最大断面乘客数))/∑(早晚高峰时段轨道交通最大客流断面班次的额定载客量))*%
(3)数据来源
早晚高峰时段各班(列)次乘客数:抽样调查;
早晚高峰时段各班(列)次的额定载客量:由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提供。
指标之四:公共交通运营补贴制度及到位率
(1)指标定义
统计期内,城市公共交通实际补贴额与合理计算的政策性补贴总额的比。(单位:%)
(2)计算方法
公共交通运营补贴到位率=(城市公共交通实际补贴额/合理计算的政策性补贴总额)*%
其中:
城市公共交通实际补贴额:指地方政府实际给予的新线和冷僻线路补贴、票价补贴(含特殊人群优惠补贴)、指令性任务补偿等补贴补偿。
合理计算的政策性补贴总额:指经第三方机构测算的应该由地方政府承担的新线和冷僻线路补贴、票价补贴(含特殊人群优惠补贴)、指令性任务补偿等补贴补偿。
(3)数据来源
城市公共交通实际补贴额:由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提供;
合理计算的政策性补贴总额:由第三方机构测算。
两项参考指标:
指标之五: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不含步行)
(1)指标定义
统计期内,中心城区居民出行方式中选择公共交通的出行量占不含步行的居民出行总量的比例。(单位:%)
(2)计算方法
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不含步行)=(公共交通出行量/不含步行的居民出行总量)*%
其中:
公共交通出行量包括采用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城市轮渡等(不含公共自行车、出租汽车)交通方式的出行量。
(3)数据来源
公共交通出行量:居民出行调查;
不含步行的居民出行总量:居民出行调查。
指标之六:公共交通人均日出行次数
(1)指标定义
统计期内,市区居民公共交通人均日出行次数。(单位:次)
(2)计算方法
公共交通人均日出行次数=公共交通年客运总量/(*换乘系数*市区人口)
(3)数据来源
公共交通年客运总量:城市(县城)客运统计报表;
换乘系数:居民出行调查;
市区人口:城乡建设统计年鉴。
城市智行信息技术研究院长期开展以上六大指标第三方调查与评估,具有相应调查资质和丰富实践经验,希望能进一步为各地公交都市建设和验收提供技术支持,欢迎大家来电、来函交流。
--------------------
▍城市智行信息技术研究院
UTDT
▍联系-
▍电子邮箱:utdt
thinkdotank.cn▍官方网站: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