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地摊经济”的话题火了,
网络上与其相关的新闻、段子层出不穷。
永康三江六岸和步行街也兴起“地摊大军”。
在永康市地摊经济最热的经济开发区,
地摊经营者是怎样一群人?
真实的摆摊生活到底是怎么样的?
9日,
记者来到经济开发区铜陵西路,
探访地摊经济背后的人生。
摆摊收入虽不稳定,但至少有希望傍晚6点,刚过下班高峰期,经济开发区铜陵西路道路两侧已经摆满了摊位,饰品、食品、花草、男女服饰等商品琳琅满目。身处其中,音乐声、叫卖声夹杂着汽车的鸣笛声不绝于耳,十分热闹。
记者粗略逛了一圈后,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各个摊位前也逐渐热闹了起来。在这些摊位中,一家占地约20平方米,摆了近百个玩偶的摊位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个摊位的经营者是一位身穿印花短袖,背着白色挎包的中年妇女,约莫40来岁,每当有行人在摊位前驻足,她就会上前热情地打招呼:“套圈么?10元12个圈,20元28个圈,30元45个圈,50元80个圈,玩的话我再多送你几个。”
记者在一旁观察了10多分钟,前后将近20个行人在该摊位前停留,但只有一对情侣买了30元的圈圈玩了起来。当天,这对情侣的手气很是不错,在套走了一个约40厘米长的黄色玩偶和3个手掌大小的玩偶后,心满意足地走了。
“大姐,在这里摆摊几年了?”一番观察后,记者主动上前表明身份,表示想采访其摆摊生活,但该摊主却十分腼腆,连忙摆了摆手说:“别采访我了,我就是一个摆摊的,很普通,没啥好说的。”
为了打开摊主的心扉,记者也购买了50元的圈圈,一边套圈一边和她搭话。慢慢地,摊主打开了话匣子,记者才得知她姓刘,是湖南人,已经在永康呆了10年。“我小时候没读过什么书,为了方便照顾小孩,就没选择去工厂上班,摆地摊虽然收入不太稳定,但运气好时比上班能多赚一些。”刘大姐说。
摆地摊能不能月入过万?“月入上万?可赚不到这么多。”面对记者的疑问,刘大姐的一句话道出了答案:“来这里逛街的基本都是新永康人,图个新鲜好玩也不舍得花太多的钱,花个30元左右最多了,有时候一天都没有一个顾客。”
提前4小时占位,一天只吃一餐饭交谈中,记者得知,来永康前,刘大姐在湖南长沙做了10年的水果生意。“那时候水果的利润不高,一斤水果才赚几毛钱,做了10年生意,也没有存下多少钱。刚来永康摆地摊时,我卖的是衣服,10元一件的汗衫一晚上能卖上百件,但是衣服的款式更新很快,到现在,我还有几百件衣服堆在出租房里。”话语间,刘大姐指了指对面卖衣服的姑娘:“你瞧,那个姑娘也是亏本清仓甩卖的,尽管如此,成交量也还是很低。”
刘大姐告诉记者,为了便于照顾正在读初中的小儿子,刘大姐的丈夫选择留在老家工作,她则和大儿子在永康摆地摊。“我在这里摆摊,儿子在步行街摆摊,为了省出更多空间堆放货物,我和儿子睡的还是高低铺。”刘大姐告诉记者,为了能赚些钱,无论寒冬还是酷暑,只要不是下雨天,自己和儿子都会准时去摆摊。
虽然刘大姐每天下午5时之后才会开始布置摊位,但她都会在每天下午1时前到达摆摊点抢占位置。“我这个摊位地段好,人流量相对较多,为了不被别人占了摊位,我一直都会早点过来,虽然得守在这里4个小时,但心里踏实。”刘大姐说。
记者了解到,刘大姐一般每天凌晨2时收摊回家,当天上午11时左右起床做饭,而这也是刘大姐一天里唯一一顿像样的饭。“晚上摆摊就是凑合吃点,肚子饿得实在受不了才会去买碗米线充饥。”刘大姐告诉记者,由于她一个人看摊上厕所不太方便,所以也很少喝水。
靠小小的地摊,挣出日常开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5月份以前一直待在湖南老家。现在我的小摊终于重新营业,虽然辛苦,但心里很开心,也很踏实。”刘大姐说,小小的地摊,给了她很多的力量和希望。
“大儿子今年25岁,该结婚了,我得给他攒彩礼钱。”这些年,刘大姐靠着一个又一个的圈圈挣出了日常开支,也有了一点积蓄。
在断断续续的聊天中,记者询问刘大姐现在有很多市民也开始摆地摊,对她的生意是否会有影响。刘大姐考虑了一会说:“现在很多人摆地摊是为了尝鲜,体验生活,他们一晚上能赚上百元,就很开心了,一般也不会摆得太晚。但我们摆地摊是为了生存,有时候生意不好,我会一直摆到凌晨3时,希望能多赚些钱。”刘大姐表示,新兴“地摊大军”主要聚集在三江六岸和步行街,对于在铜陵西路摆摊的她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
“用力,要往高一点扔”“你运气真好,这个玩偶我进货都要80元”“小姑娘来试几个圈吧”……当天晚上,刘大姐的生意还不错。空闲的时候,刘大姐坐在一旁和记者算起了账,减去被套走玩偶的开支,当晚的利润还有多元。“今天还行,希望这几天晚上不要下雨,能多赚些钱,弥补一下前几月没摆摊带来的损失。”心情渐好,刘大姐许下了一个小心愿。
晚上11时多,刘大姐的儿子过来了,此时周边已有不少摊主准备收摊回家。凌晨1时,刘大姐和儿子收拾起了摊位,约莫50分钟后,刘大姐的摊位全部收拾完毕,她也骑上了三轮车和儿子踏上了回家的路。
生活依然在路上
地摊虽小,意义重大。一个小摊,就是一方天地,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
在经济开发区铜陵路夜市,约有余家摊位,摊主来自五湖四海,热情地招揽着来往的行人。
10日晚上5时,记者又来到了刘大姐的摊位前。当时,天空中飘着一丝小雨,刘大姐手持着一个小型的电风扇,正在和对面摆摊的姑娘聊天。在聊天的过程中,刘大姐还不时地拿出手机查看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显示晚上6时到8时会下雨,我得再等等,就怕刚把摊位布置好就开始下雨,把这些玩偶给淋湿了。”刘大姐说。
当天晚上6时30分,当记者再次回到刘大姐的摊位前时,发现她的摊位上只摆出了一半面积的玩偶。“先摆一半吧,能赚一点是一点,不摆不甘心,全都摆了怕下雨来不及收拾。”刘大姐说。
疫情总要结束,天气也总有刮风下雨的时候,可生活依然在路上。在人间烟火中,努力生活的摊主们留下的笑闹声,给人的感觉,就是繁华和人气,就是喜悦和希望。
记者
徐灿灿
编辑
陈其欣
线索爆料/商务合作:15088238()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