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堰街村位于我市中东部,是芝英镇的南大门。该村地处永油公路和石芝公路的汇合点,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全村有多户、多人,村民以胡姓为主。
始祖胡志宁曾任永康县令
据《永康县地名志》记载:“北宋永康县令胡志宁,秩满留家于永康县城由义坊,后析居花园山、魁山、胡堰街、田畈胡等地。胡堰街村旁有双溪环合,堰木绕流,古代设市有街,故名胡堰街。”
74岁的村民胡寿禄介绍,胡堰街的始祖志宁公,原名胡安民,是福建建宁崇安县人。
“据宗谱资料记载,志宁公于宣和二年春任永康县令。”
“进士进身,出为县令。政清刑简,徭均赋平。殄灭巨寇,保国安民……”
这篇《赞县令公胡志宁》叙述了胡堰街始祖任县令时期的功绩。
胡志宁在任时,清廉公正,勤政有为,而且施德惠民,深受老百姓的爱戴。
据记载,志宁公就任之初,曾有贼寇作乱。为了保护地方平安,胡志宁积极修缮城防,训练民兵严正以待。
宣和三年的夏天,永康县城被贼寇围困,情势一触即发,胡志宁临危不惧,调集全县兵马,运筹帷幄,在几经波折之后,将贼寇困死于方岩山顶。
在平定叛乱之后,胡志宁最先做的就是安顿离散的百姓,之后犒劳军士,体恤死伤军民,使得民众很快安定下来。
在人祸后重建的村庄
“胡堰街驮驮又驮,七十二只讨饭箩。胡堰街长长又长,七十二个讨饭娘。”村民口口相传的这句民谣背后,是村庄的一段伤痛史。
据清光绪胡氏宗谱记载,清咸丰十一年辛酉冬十月,太平军残部李世贤攻占永康县城,为了军需给养,曾多次出城劫掠。富甲一方的胡堰街成为了乱军眼中的肥羊。
乱军连夜包围全村,在把民资民财洗劫一空后,又放火焚村屠村。不仅房舍坊店被火烧殆尽,村民死伤于刀枪者更是难计其数。
之后,又恰逢连年大旱,兵祸加上天灾,民生极为艰难,逼得青壮男女不得不外出逃荒。胡堰街一夜之间从富村变成了闻名八婺的讨饭村。
尽管如此,胡堰街人却始终未曾向命运低头。年秋至年春,胡堰街村兴修石塘、高岸塘等18口塘的水利工程,大力发展水利事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再走进胡堰街,只见池塘清澈如洗,倒映着红砖绿瓦、小桥人家,塘边是一排排高大的楼房。
贫穷的阴霾已从人们脸上褪去,但那首歌谣还流传在村子里,提醒子孙后裔不忘历史,砥砺前行。
见习记者卢晨冰
实习编辑陈其欣编辑卢嘉乐
最近天气闷易中暑,刮痧好还是拔罐好?永康人的"扭痧"了解一下
被世界杯带火了一把,永康人的夜宵去哪里解决的?
永康这个村的古建筑成群,分分钟带你穿越回古代
为解馋,永康一吃货偷起了龙虾,被抓时还在剥虾……
永康这条建在“龙脊”上的老街,这些老照片回忆满满!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