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省委副书记、省长陈豪在我县主持召开扶贫攻坚工作会议,与昭通市和镇彝威三县领导干部座谈。他强调,要以更扎实的举措和更积极的行动,协调推进扶贫攻坚与跨越发展,坚决打赢扶贫攻坚硬仗,让革命老区与全国、全省一道迈入小康。
座谈中,陈豪充分肯定了昭通市及镇彝威三县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取得的工作成效。他说,自今年7月省里作出加快昭通特别是镇、彝、威革命老区扶贫攻坚步伐重大决策部署以来,昭通市和镇、彝、威三县行动迅速,主动作为,开展了大量前期工作,有序推进了规划编制,精准扶贫相关基础性工作进展顺利,“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全面启动,基本摸清了贫困底数,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陈豪指出,当前,我省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面临新形势、新变化及突出问题,主动打好这场扶贫攻坚战,是各级领导干部肩负的政治责任。昭通市和镇、彝、威三县要主动适应新要求,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坚持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明确责任分工,切实闯出一条贫困地区发展的新路子来。
陈豪要求,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攻坚的战略部署和工作安排,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优先位置,坚定信心,鼓足干劲,整合资源,加大投入,集中攻坚;要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做到精准扶贫,强化社会合力,加强基层组织,以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以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把扶贫开发的过程转化为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过程,确保镇、彝、威革命老区和其他县区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陈豪强调,扶贫攻坚工作要加强规划引领。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合理规划,循序渐进,分节点、按步骤推进各项工作。要积极争取上级的大力支持,发挥市、县、乡各级政府的能动性,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握规律,理清发展思路,高质量、高水平地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要在规划指导下,坚持问题导向,研究破解制约发展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制定年度推进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将责任落实到各级各部门和具体的人,有力推进各项工作。要加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打造高原特色农业基地,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引导和壮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培育高原优势特色产业群,健全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引进和扶植一批扶贫龙头企业,培养一批村级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一批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基地,大力支持产业致富带头人,切实把高原特色农业作为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强力引擎和根本途径。要打造矿业转型示范基地和红色生态旅游目的地,拓宽致富道路。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因地制宜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片区内中心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扩大就近就地就业覆盖面。要大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农村农业产业发展模式,依托互联网提高信息化水平,使实体经济与互联网产生递加效应,促消费、扩内需,推动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用信息技术促进农村偏远困难地区群众脱贫致富。要充分发挥扶贫攻坚中人的作用,挖掘革命老区的光荣传统,结合时代需求,总结提炼正能量,使之成为发展的优势和资源。要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抓好教育发展,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要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大家共同努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家园,改变落后面貌,走上致富道路。要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树立“破坏生态,只会加剧贫困”的理念,大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坚决守住生态红线,集中力量实施一批天然林资源保护、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地质灾害综合防治等重大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形成生态环境整治和扶贫攻坚的良性循环。要完善落实挂钩帮扶机制、投入增长机制、金融扶贫机制等扶贫工作机制,创新思路,改进方法,学习先进经验,提高工作水平,深入算好资金账、生态账、效益账,整合力量和资源,用最少的钱达到最佳的工作效果。
座谈中,陈豪还听取了鲁甸6.5级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汇报,就相关工作作安排部署。
副省长刘慧晏出席座谈会,就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相关要求。
省政府秘书长李邑飞,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杨杰,市委书记范华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郭大进,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龙进,副市长余扬举,市政府秘书长郝流勇等出席座谈会。
省扶贫办、交通运输厅、国土资源厅、教育厅等省直部门主要负责人站在部门的角度就扶贫开发工作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县委书记翟玉龙参加会议,就我县扶贫开发工作作汇报。
翟玉龙说,今年以来,我县把扶贫开发作为全县各项工作的头等大事,举全县之力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切实构建了大扶贫、大开发、大发展的良好格局。专项扶贫方面,我县坚持做到“四抓四解决”,理清了推进扶贫开发的工作思路,明确了示范带动的工作方法,进一步破解了资金紧缺的难题,切实杜绝了喊空口号和做表面文章。行业扶贫方面,做到强化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卫生扶贫、金融扶贫,建成通村硬化路公里,实施农网改造14余万户,解决饮水困难60万人,建成万亩“林产业”基地及天麻、魔芋、生猪、肉牛等一批特色种养基地,大力推进云南技师学院与县职业中学的校校合作,着力开展了以汽车修理、建筑施工、电子电工等为重点的劳动技能培训,并成功创建为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同时,发放扶贫到户贷款3.52亿元、贷免扶补创业贷款1.41亿元,并争取到省农发行8亿元异地搬迁扶贫贷款。社会扶贫方面,我县认真梳理了本地在外创业和外地到镇雄创业企业家情况,认真梳理了本地亟需解决、上级暂无计划的扶贫项目,列出了社会扶贫项目清单,动员和组织本地在外创业和外地到镇雄创业的企业家担任村级经济社会发展顾问,认领扶贫项目清单,根据清单为扶贫开发出智力、出财力。今年,我县相继在昆明、浙江永康、广东深圳召开社会扶贫暨招商引资座谈会,共签订余份社会扶贫意向性协议,协议帮扶资金达万元,协议投资近10亿元。
省直机关单位挂钩扶贫工作队队长、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座谈。
县委副书记、县长郑维江,县委副书记余剑锋、杨敏,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朱恒辉等参与座谈。
当天,陈豪一行还走访慰问了我县两位百岁寿星老人。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